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机制钵育苗移栽技术包括哪些内容? 水稻

水稻机制钵育苗移栽技术包括哪些内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壮秧标准秧龄30~35天,叶龄3.5~4.5片,苗高14~16cm,根数9~12条,百株苗干重3g以上。

2、育秧前准备(1)育秧棚及育秧地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活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园田地或旱田地及房前屋后的地块做育秧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2)秧田与本田比例,中苗1:75~85,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75~85m2。按照机械移栽最多450~500盘/hm2用秧量育秧。(3)大棚及苗床规格。推广大棚育苗,床宽7~9m,长30~60m,棚高1.7m,步行过道宽0.3~0.4m,棚边0.2m。(4)整地制作秧床。提倡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15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进行消毒处理,注意一定要用流木磙压实,床面坚实平整,之后铺上2cm细面砂,整平后等待摆盘。(5)育秧床土准备:床土最好在前一年秋天准备最好,经过一冬天的熟化,第二年春天过筛或制成颗粒状床土。床土最好采集山地腐殖土、腐熟好的草炭土;如果采集不到上述土壤可采集旱田土作为床土原料。土中不能含有粗砂和小石块,以防损坏插秧机零部件。采土时要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偏酸的土壤。要先去掉3~5 cm表土层后,再取10~15 cm耕作土层。采集的土要进行晾晒,其含水量降低到20%左右后,再用4~5mm孔筛进行过筛,并妥善保管,防雨、防风,以待使用。(6)苗床用土配制应做到:不同土类按适当比例采集、过筛、混合,同时调酸、调肥、消毒。必须达到土壤的PH值在4.5~5.5范围内;不砂、不粘的粘土壤或砂壤土;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土壤颗粒直径在2~5mm的占70%以上,2mm以下的占30%以下;养分调节适宜,氮、磷、钾三要素俱全;床土要经过消毒、灭病菌、没有草籽。施肥可采用水稻育苗壮秧剂,施用方法:每袋壮秧剂(2.5kg)可拌土28~36kg床土,育秧70~90盘,或按使用说明书配制。(7)浇足苗床底水。床土消毒前先喷50%底水,再用敌克松药剂播前向置床浇底水时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再用喷壶浇透苗床底水使15cm深床土水分达到饱合状态,使床土含水量达到25~30%。

3播种(1)播种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高产播期4月10日~20日。(2)用2BB-14型水稻自动化钵盘育苗播种机进行播底土、播种、覆土一次完成作业,把完成作业的钵盘均匀整齐的摆放在置床上。(要求:底土要达到秧盘钵的2/3,播种量达到每钵3-5粒,覆土与钵盘持平。)(3)浇水。采用微喷或喷壶等形式进行浇水,浇水一定要浇透。(注意:浇水时水量不宜过大,避免把种子浇出来)(4)平铺地膜 。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保温保水,苗出齐后立即撤掉。(5)搭架盖膜。大中棚盖膜后,膜上拉绳将膜压紧,四周用土培严拉好防风网带,设防风障、防风网。(6)封闭灭草。等到秧苗一叶一心时,用千金掺施细土,按使用说明施用。(注意:不可以在浇水之后进行封闭,一定要在秧苗一叶一心时进行封闭,以免受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