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补偿)学说、最小养分律、同 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 等为理论依据,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和配比为主要内容。
(1) 养分归还(补偿)学说作物产量的形成有40%~80% 的养分来自土壤,但不能把土壤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养分库”。依靠施肥,可以把被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 土壤, 确保土壤肥力。
(2) 最小养分律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严重 影响作物生长,限制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种相对含量最小的养 分因素,也就是最缺的那种有效养分(最小养分)。如果忽视这 个最小养分,即使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再提高。
(3) 同等重要律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 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即使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 它坤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微量元素 与大量元素同等重要,不能因为需要量少而忽略。
(4) 不可替代律作物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有一 定效能,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如缺磷不能用氮代替,缺钾不能用 氮、磷配合代替。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 肥料进行补充。
(5) 报酬递减律当施肥量超过适量时,作物产量与施肥量 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曲线模式,而是抛物线模式了,单位施肥量 的增产会呈递减趋势。
(6) 因子综合作物律作物产量高低是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
为了充分发挥肥料 的增产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施肥措施必须与其 他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发挥生产体系的综合功能;另一方 面,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也是提高肥效不可忽视的问题。
上一篇: 如何征收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费?
下一篇: 种植长茎西兰花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