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胃线虫病是由多种线虫寄生于鸭的腺胃和肌胃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如果浅水水域中有多种水草,栖生小鱼、小虾、水蚤、螺蛳和蚌等,均是鸭胃线虫的中间宿主,鸭、鹅及野生的白鹭、海鸥、翠鸟等是鸭胃线虫的终末宿主。水禽的粪便排入水中,温暖季节被中间宿主吞食,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鸭吞食后感染本病。
症状:放牧10多天后逐渐发现部分鸭精神不振,腹泻,肛门周围被黄绿色粪便粘糊,继而消瘦,食量大减,不愿站立,喜伏卧。发病率5%左右。同水域放牧的产蛋鸭罕见本病。
剖检:腺胃黏膜面有小溃疡,黏膜下层有数量不等的鲜红色或暗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内有多条细线状虫体,长4毫米-7毫米,粗1毫米,红色或粉红色。
另外有寄生于肌胃的线虫。剖检见肌胃角质膜有黄豆大暗黑色斑点,角质层下有出血斑或溃疡灶。剖开病灶,也可见上述大小的线虫,用放大镜镜检,见前端有裂口,应为裂口线虫。
治疗: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使用25毫克-30毫克,或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使用50毫克,傍晚均匀拌料全群鸭口服1次。
如果驱虫后鸭群仍在原水域放牧饲养,10余天后又可从具有前述病状的鸭体中找到虫体,此时必须再驱虫1次。
上一篇: 青花菜黑斑病综合防治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葡萄对土壤和光照条件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