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草莓 > 草莓休眠有什么特点? 草莓

草莓休眠有什么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露地草莓在秋季短日照和低温的作用下进人休眠后,由于本身生理上的需要等内在因素影响,植株需要一定的持续低温积累。如不满足低温阶段,即使处于合适的生长发育条件下,也不能进行正常生长发育,植株仍表现为叶柄短,叶片小,植株矮化丛生,花芽量少,此期为自然休眠期。露地草莓在通过自然休眠后,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植株仍处于休眠阶段,此期为强迫休眠期。通过强迫休眠后植株开始旺盛生长发育,休眠度深浅常以植株通过自然休眠所需7.2°C以下低温的积累量来衡量。草莓在休眠期内的任何时期,即使处于深休眠期,一旦给予长时期稳定适当的光照与温度条件,植株就会开始出叶和开花结果,各种生理活动也相应恢复与加强。利用这一特性,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抑制休眠或打破休眠,进行草莓的促成栽培或半促成栽培,可使草莓的供应期提早和延长。

露地
自然
条件下,草莓进入日照短、温度低的秋季,新出叶变 小,叶柄、叶身变短,整个植株呈矮化铺地状态,此状态经过冬季一 直持续到温度回升的春天,这就是草莓休眠期。草莓休眠是为避 免冬季低温的冻害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与其他果树不 同,草莓植株进入休眠后,生长发育并未完全停止。即使处于自然 休眠状态的植株,如果给予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如温室), 植株仍然可以开花结果,但它的矮化状态并未解除,花序抽生得 短,花朵数少,果实小,产量极低。在生产上只有改变这种状态才 可获得优质高产的果实。

多数植物植株休眠可分为2个阶段,即自发休眠(自然休眠)和他发休眠(被迫休眠)。自发休眠时植株需要一定的低温积累 (即需冷量),如未满足其低温要求,即使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也 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解除休眠状态;他发休眠是植株需冷量已 经满足,但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导致植株不能进行生长发育而 呈被迫休眠状态。草莓开始休眠的时期因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而 不同,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1月份休眠最深。品种间休 眠的深浅存在差异,通常以自发休眠所需5°C以下低温的累积(低 温需求量)来衡量。低温需求量在100小时以下的品种为浅休眠 品种(短低温品种),100〜400小时为中等休眠品种,400小时以上 为深休眠品种。寒冷地区品种种植在低温不足的温暖地带,其开 花结果与四季性品种极为相似。草莓品种低温需求量满足后,北 方地区可采用设施进行加温或升温以进行促成或半促成栽培。诱 发自发休眠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短日照和低温,其中短日照影响比 温度更大。内在因素为植株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类物质减 少,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增加。

在草莓设施栽培中,栽培者可在12月中下旬,采用电照补光 来延长光照时数,补充自然光照不足,使植株在经过一定程度低温 后解除休眠。生产中,在覆膜后的2周内喷2次(间隔7天)8〜10 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每次每株5毫升,可有效地抑制草莓休眠。

但草莓比较特殊的是花芽分化后,如果环境条件合适,草莓植 株生长可以不进入休眠状态,继续生长发育并开花结果。生产上 进行保护地栽培时,在10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10°C)将浅休眠 的丰香、女峰等品种提早覆膜、保温,2〜3天内昼温达30°C,以后 保持温度25°C、空气相对湿度40%〜60%,达到防止植株进入休 眠、提早采收的目的。

与其他果树不 同,草莓植株进入休眠后,生长发育并未完全停止。即使处于自然 休眠状态的植株,如果给予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如温室), 植株仍然可以开花结果,但它的矮化状态并未解除,花序抽生得 短,花朵数少,果实小,产量极低。在生产上只有改变这种状态才 可获得优质高产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