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如何防治牛坏死杆菌病?

如何防治牛坏死杆菌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该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牛和其他病畜、带菌畜为传染源,但很少能造成直接接触感染。主要传播方式为病菌从发病部位进入周围环境,广泛分布在牧场、饲养场的土壤、沼泽中,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引起其他牛发生感染。当牧场低洼,圈舍潮湿,饲料中钙磷缺乏,维生素不足时,有利于本病的发生。潜伏期一般为1-3天。成年牛病初喜欢趴卧,病肢不敢负重,检查蹄部、敲击蹄壳或按压病部出现疼痛;清理蹄底,可发现有小孔或创洞,内有腐烂的组织和臭水;病程长可见蹄壳变形或蹄匣脱落。犊牛病初发热,厌食,流口水和鼻液,口腔粘膜红肿。在齿龈、舌、上颚、颊、咽部等部位,有一层伪膜覆盖,灰褐色或灰白色,粗糙不洁,强行撕去,露出溃疡面,有出血,形状也不规则。可见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有时可见肺炎、脐炎、腹膜炎以及皮肤、乳房、会阴等处皮肤坏死。病程约3-4天,也可能延长,严重的可死亡。?xml:namespace>

预防,主要是加强管理,定期护蹄,防止蹄部感染。治疗,除去坏死组织,涂上磺胺软膏等抗菌药。对症处置。

1、预防。加强环境卫生和护蹄,发生外伤及时处理,防止接近泥泞的运动场,沼泽地和污浊的池塘。适当补充钙粉或骨粉,防治牛犊发生异食癖。用消毒剂浴蹄是有效的,将2%5%的甲醛或10%的硫酸铜溶液置于牛舍的出入口可达到浴蹄的目的。

2、治疗。腐蹄病:先彻底清除患部坏死组织,用1%高锰酸钾水或3%来苏儿冲洗,用1%甲醛酒精绷带多层包扎后,涂布熔化的柏油,防止绷带脱落和污物的渗入。 较轻的病例,硫酸铜和磺胺粉(1:4)在局部应用均有效,病牛所处环境应干燥,直至痊愈。犊牛白喉:小心除去假膜。用1%高锰酸钾水冲洗口腔,然后涂擦碘甘油,每天12次,直至痊愈,防止病菌转移。还可肌肉注射抗菌素类药物。

用中药龙骨,枯矾各35g,乌贼骨16g混合后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撒布在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