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症状
玉米耕葵粉蚧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玉米出苗后,卵开始孵化成若虫,而后迁至夏玉米的叶鞘内进行为害。受害玉米叶鞘首先发黄干枯,茎基部发黑,根尖变黑腐烂,造成玉米生长缓慢,严重时难以结实,造成整株死亡。
二、防治方法
1、轮换倒茬 玉米耕葵粉蚧只为害禾本科植物,故可以采用轮作或倒茬,将受害较重的夏玉米地块改种其它双子叶植物,减少虫源。
2、消灭虫源 玉米收获后,种植小麦前虽进行深翻,但许多根茬仍留在田间,为玉米耕葵粉蚧提供了大量越冬虫源,故深耕灭茬并将根茬带出田外处理,可消灭大量虫源。该虫越冬卵越冬时,覆盖在土壤下的卵囊,在土壤湿度过大时,受霉菌感染,发霉腐烂,影响存活,因此,在冬季小麦田间浇冻水,也可减少虫源。
3、加大肥水精耕细作 中耕除草,结合施肥浇大水改变其生存条件,以控制扩展蔓延。
4、药剂防治 由于该虫2龄以后的若虫体表附着一层蜡粉,适用性较强,故防治适期在2龄若虫以前,一般在7月份左右。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或灌根防治。
玉米耕葵粉蚧危害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及禾本科杂草。主要以雌成虫及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刺吸寄主的汁液,密集为害,轻者使受害植株的茎叶发黄,生长缓慢;重者使植株短小细弱,下部叶片干枯或根茎部变粗,不能结实,严重减产。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代,在田间残留的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每年9月—10月雌成虫产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气温17℃左右时开始孵化,孵化期半个多月,初孵若虫先在卵囊内活动1天—2天,再向四周分散,寻找寄主后固定下来为害。1龄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保护层,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雌若虫老熟后羽化为雌成虫。雌成虫把卵产在玉米茎基部土中或叶鞘里。
上一篇: 谷子用的除草剂有哪些?
下一篇: 苦荞有高产优质品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