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面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一直是传统的玉米灌水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新的灌水方法,如水平畦(沟)灌、波涌灌、长畦分段灌等被用于玉米灌溉,节水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波涌灌溉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被国内学者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将灌溉水流间歇性地,而不是像传统灌溉那样一次使灌溉水流推进到沟的尾部。即每一沟(畦田)的灌水过程不是由一次,而是分成两次或者多次完成。
2、喷、滴灌技术
喷灌具有输水效率高、地形适应性强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的特点,且能够和喷药、除草等农业措施相配合,节水、增产效果良好。对水源不足、透水性强的地区尤为适用。一般情况下,喷灌可节水20%~30%,增产10%~20%。但是喷灌需要的压力高,耗能较多,且造价高、运行管理费用大,难以大面积应用。
滴灌是利用滴头或者其他微水器将水源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灌水均匀度高,且能够和施肥、施药相结合,是目前最节水的灌溉技术。其缺点和喷灌基本相同,应用面积较小。
3、其他节水灌溉技术
膜上灌:主要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和一般灌水方法不同的是,膜上灌是由地膜输水,并通过放苗孔入渗到玉米的根系。由于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层渗漏少。而且地膜能够减少棵间蒸发,节水效果显著。和常规灌溉相比,膜上灌节水幅度可达50%。
皿灌:在新疆和山东、江苏等没有灌溉条件的坡地,还有一种被称之为“皿灌”的节水灌溉技术。皿灌是利用没有上釉的陶土罐贮水,罐埋在土中,罐口低于田面,通常用带孔的盖子或塑料膜扎住,以防止罐中水分蒸发。可以向罐中加水,也可以收集降雨。罐中的水通过罐壁慢慢向周围土壤供水,每个罐周围种三到四棵玉米。这种灌法只湿润局部土壤,减少了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但操作麻烦,对农事活动也有一定影响。
宁夏还有一种玉米节水灌溉方法,利用喷雾器和特制的可以插入土壤的空心管,将水直接灌到玉米根部,类似于地下滴灌。每次的灌水定额很低,节水效果好。适用于极端缺水的干旱地区,但是需要逐棵灌水,劳动强度大。
玉米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沟灌和畦灌,这种灌溉方法用水量较大,不利节约用水。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已开始实行节水灌溉,目前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喷灌、滴灌和地下浸润灌溉。
(l)喷灌 喷灌是用一定的压力将水经过田间的管道和喷头喷向空中,使水经拔打后散成细小的水珠,象降雨一样均匀地喷洒在植株和地面上的灌溉方法。它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溉技术,其优点,首先是节约用水,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而且灌水比较均匀。一般可节水30%~50%。在透水性强、保水力差的沙质土壤地区,可节水70%~80%。其次,喷灌可以改善玉米生长发育的条件。喷灌每次灌水量较小,不易破坏土壤的结构,使玉米根系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喷灌可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能有效防止“晒花”现象的发生。另外,在水温低于气温时,喷灌还可将水在空气中加温,从而增加地温。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每次喷水量30~40毫米为宜,低产田喷的次数可少些,高产田可多些。喷灌的不足之处是设备投资高,风速大于3级时会影响灌溉质量。
(2)滴灌 滴灌是利用一种低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经过分布在田间地面上的每一个滴头,以点滴状态缓慢地、经常不断地浸润玉米根部的灌溉过程。它的主要优点是能湿润玉米根部耕层土壤,避免因渗漏、棵间蒸发、地面径流等损失,比一般喷灌节水30%以上。滴灌的水滴对土壤的冲击力小,不易破坏土壤结构,能使根系一直处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有利于生长发育。滴灌也存在投资大、管道和滴头易堵塞等缺点。
(3)地下浸润灌溉 这种方法是利用人工铺设地下暗管或开凿“鼠道”,使灌溉水借助于土壤的毛细管作用,由地下上升到玉米根系分布层的灌溉方式。
管道式是利用竹管或粘土烧制成的玩管、瓦片埋在地下40~60厘米处,管径5~15厘米,管道间的距离因土壤性质而变动。有压力时,壤上一般1.5米左右,宽者可达3~3.5米。沙性大,要适当窄些。粘性大,要宽些。道长一般在100米长为宜。这种方法
一、正常气温且无自然降雨时,出苗期灌水应在播种当天灌水,亩灌水10立方米,而后隔3~4天灌水,亩灌水5立方米,且灌水要均匀,这样可达到90%以上出苗率。
二、在正常年份,只要午间边行玉米株未发生卷叶,可不灌拔节、抽雄水。
三、灌浆期灌水应在灌浆前、中期、隔6至7天灌一次水,每次亩灌水6~7立方米。这样能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玉米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沟灌和畦灌,这种灌溉方法用水量较大,不利节约用水。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已开始实行节水灌溉,目前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喷灌、滴灌和地下浸润灌溉。
地面灌溉一直是传统的玉米灌水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新的灌水方法,如水平畦(沟)灌、波涌灌、长畦分段灌等被用于玉米灌溉,节水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也是节水技术中的一项。
上一篇: 怎样防治初产母猪产后食欲不振
下一篇: 鱼药的局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