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根瘤菌豆科牧草能与根瘤菌共同固氨,但是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与土壤中的根瘤菌数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新垦土地上首次种植豆科牧草,或在同一地块上再次种植同一种豆科牧草或者在过分干旱而酸度又高的地块上种植豆科牧草,都要通过接种根瘤菌来增加根瘤数量,以提高豆科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时,首先要根据牧草的品种确定根瘤菌的种类,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接种方法。接种方法目前在实战中应用较多的三种:干瘤法、鲜瘤法和菌剂拌种法。
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在根瘤内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作为养料,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制造氮化物供自身营养和植物利用。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很强,如在温带耕地土壤中,紫花苜蓿根瘤菌每年每公顷固氮量通常为225~300千克。豆科植物的根瘤就好比一个个微型氮肥制造厂。生产实践上,初建1~2年的草地,如未进行根瘤菌接种,一般自然结瘤率都很低,而且有效根瘤的比例亦很低,固氮量极其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土壤根瘤菌含量低和根瘤菌族不匹配。
并非所有土壤中都富含根瘤菌,许多土壤中根瘤菌含量很低。如一些土壤条件不良(高盐、重碱、过酸、 干旱、积水、贫瘠、结构差等)的土地;未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地;虽然种过豆科植物,但已经间隔4年以上的土地等。这些土地种植豆科牧草必须接种根瘤菌,否则结瘤率肯定不会高。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即一定种类的根瘤菌只能侵染一定种类的豆科植物。有些土壤尽管根瘤菌含量较高,但与所种豆科植物之共生根瘤菌不属于同一互接种族,结瘤率自然也不会高。因此,种过豆科植物,但与所种牧草非为同一根瘤菌族侵染之植物种类的土地,亦须接种根瘤菌。
上一篇: 如何切断果树病虫源?
下一篇: 现在小麦要抽穗了,是否可以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