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状表现。玉米植株发病时,在玉米苗期先从基部(夏播玉米)或在雌穗上下叶片(春播玉米)出现水渍状暗绿色(似开水烫过)沿叶脉两侧叶缘平行纵向扩展呈条状病斑,后病斑转呈黄褐色或黄白色,逐渐扩大并相连成为10-20cm,长3-4cm宽的条状斑,严重时可延至叶鞘,湿度大时叶鞘内有粘度菌胶。经田间调查,初步判定为玉米细菌性叶斑病。
二、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春季借风雨、昆虫或人工田间操作传播,从玉米植株伤口或气孔侵入致病。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播种过密、田间隐蔽度大或土壤板结、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三、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一是避免低湿地块种植玉米,注意开沟排渍。二是避免播种过密,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三是避免偏施氮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四是清除田间病叶残体,带出田外烧毁。
2、 化学防治。在见病始期,每亩用20%噻臻酮(龙克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2-3次。最好用上述药剂交替喷施。
上一篇: 绿色食品花生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 植物油是素油,可以多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