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怎样进行水稻中后期管理? 水稻

怎样进行水稻中后期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水稻长穗期管理 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一巧施拔节长穗肥 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 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二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 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 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深2—3寸。

二防治病虫害 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

三、结实期管理 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而饱满,防止空壳秕粒。

一合理灌溉、适时排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l一2天,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3—4天, 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7—10天把水放干。

二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 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