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猪传染病发病有何特点?

猪传染病发病有何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新病不断出现
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这17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2型、附红细胞体病和增生性肠炎等。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养猪场发生的猪瘟、气喘病、仔猪大肠杆菌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新旧传染病已是我国养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旧病未除,新病又增,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多病原混合感染
近些年来,在养猪生产实际中,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猪群中发病,常不是某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2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造成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病原感染中,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病毒或细菌)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近年来,在养猪临床中经常见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三重感染的现象。在临床实际中,还可见到猪肺炎支原体、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或三重感染,或者这几种细菌病原体与前述几种病毒病的病原体多重感染,这种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在有这些病原污染的养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
3、呼吸道疾病日突出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5~30,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养猪场疾病防治中十分突出和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母猪、哺乳仔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病猪临床表现明显,常见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者呈犬坐姿势,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死亡率增高。剖检病理变化以气管、肺脏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变化为特征同,轻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有可能是由1种或2种以l:的病毒,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出现呼吸道症状,促进和加重猪的发病。
4、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仍是主要疾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布鲁氏菌病、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在规模化养猪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提倡建设规模化养猪场,因猪源缺少,到处抢购猪苗,结果导致初产母猪暴发细小病毒病,造成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流产风”过后的几年叉陆续由猪瘟、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较多的繁殖母猪发病。要特别提出,猪瘟这个古老的疾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症的新致病特点。我国当前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较为普遍和严重j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感染,可以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