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夏玉米抗倒增产“一喷十防”技术? 玉米

夏玉米抗倒增产“一喷十防”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夏玉米7~12叶期(最佳时期为“十叶一心”),采用抗倒剂、调节剂、增产剂、杀虫剂、杀菌剂、多元微肥等“一喷十防”的混合使用技术,一般每亩对水15公斤均匀喷施一次,即可实现“十大防效”(防倒、防病、防虫、防缺硼、防缺锰、防缺钼、防缺锌、防缺粒、防秃尖、防空秆)。

一、防倒。在“壮汉·玉米专用抗倒剂”组合或“影响力·玉米专用抗倒剂”组合等抗倒剂和调节剂的多重作用下,玉米整体株高降低20厘米左右,穗位降低10厘米左右,且气生根增多,基部茎秆粗壮,有效防止倒伏。

二、防虫。玉米抗倒剂组合一般都有驱避害虫的成分,但是为了实现事半功倍的防效,此期混用高效低毒杀虫剂“邯科140”每桶水加10毫升(常规喷雾器)或“多杀菌素”每桶水加15毫升,对玉米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兼治蓟马、蚜虫(穗蚜)、红蜘蛛、黏虫等害虫。

三、防病。一般年份,在微量元素和调节剂的作用下不用加入杀菌剂即可有效防御病害,但在多雨年份,应选用戊唑醇、或恶霉灵、或乙蒜素(如80%亿为克、80%一支灵等)等高效杀菌剂混合使用,对玉米顶腐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四、防缺硼。玉米缺硼会抑制根系生长、雄穗不易抽出且雄花退化、雌穗不能正常发育、果穗籽实行列弯曲不齐、结实率低、穗顶部变黑。喷施“蓝色晶典”六元微肥可有效预防缺硼以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缺乏症,促进高产稳产(注:有机质少、沙性土、酸度高、保肥保水性差的土壤容易缺硼,长期持续干旱也易诱发缺硼)。

五、防缺锰。锰素在雨水过多时易淋失。玉米缺锰会引起叶片失绿,使光合作用减弱。表现症状为:顺着叶片长度显现出黄色或黄色条纹,开始呈现绿色斑点,随着植株生长而逐渐会合成带,后斑点穿孔而干枯,植株一般根量较少。

六、防缺钼。微量元素“钼”对禾本科作物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磷素充足的情况下,玉米对钼的需求增多,容易缺钼,缺钼会影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而减产。玉米拔节到抽雄需钼的比例为57.4%,抽雄后需钼的比例为42.6%(缺钼的症状是:先在老叶上出现症状,叶脉间叶色变淡、发黄,叶片易出现橘红色斑点,然后叶缘卷曲、凋萎甚至坏死,严重缺钼时植株浅绿、茎软弱、叶尖呈灰色。后期雄穗发育受到抑制,籽粒不饱满、皱缩,成熟延迟)。

七、防缺锌。玉米缺锌会造成抽雄、吐丝延迟、植株矮小、根系稀少,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果穗发育不良。拔节到吐丝需锌的比例为56.6%,吐丝到成熟需锌的比例为36.8%,在大喇叭口期、成熟期有两个吸收高峰。磷肥施用量大或施用氮肥过多,以及酸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少,连作或贫瘠的地块,都容易缺锌。(备注:缺锌可在3~5叶开始出现症状,注意提早预防。一般先在老叶上出现细小的白色斑点,迅速扩大形成局部的“半透明状”的白色区,风吹容易折断,新生幼叶呈淡黄色至白色)。

八、防缺粒。除了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之外,选用“农喜十乐素”、或“壮汉液肥”、或芸苔素内酯等增产剂及调节剂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果穗缺粒,提高千粒重。

九、防秃尖。在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而追施氮肥、钾肥的基础上(备注:一般在拔节后到大喇叭口期间,亩用含纯钾60%的氯化钾7.5~10公斤+含纯氮46%的尿素25~30公斤追肥一次,比当前错误地“一次性施用玉米复合肥而不追肥”的做法,可明显预防果穗秃尖,同样的肥料投入可增产50公斤左右),同时采取“一喷十防”措施,可延长“棒三叶”的功能期,促进籽粒的形成和灌浆,有效减轻秃尖现象,增产效果显著。

十、防空秆。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同时也可减少田间空秆率,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