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识别
1、叶斑病。开始在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边缘深褐色,四周具黄色晕圈,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常发生在叶片主脉两侧的中部,穿孔后造成水分与养分运输中断,叶片尖端先行枯黄,最后全叶萎黄枯死。
2、叶枯病。叶片中部边缘初产生水渍状小点,以后逐渐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条斑。最后至灰白色,严重时全叶枯死。
3、锈病。叶片初产生少量黄色粉状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以致全株枯死。
主要病害
1、根腐病 开春是黄花菜根腐病的高发期,表现为返青晚,叶片细小,根茎发黑、肉质腐烂,轻时不抽苔,重时整穴死亡。初发时点片发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黄叶病 多为生理性病害,表现为叶片黄化失绿,生长发育缓慢。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施肥不当、浇水过多、土壤板结、耕作不当、伤根严重、地下害虫为害,缺素等都能引起。
3、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苔,发病初期在嫩叶中部沿叶脉附近出现暗绿色针尖大小点,以后成为黄色斑点,边缘呈水渍、半透明状,病斑纵向比横向扩展快;病斑发生在叶尖上则叶尖枯死;花茎苔受害严重时,萎缩枯死。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严重时叶片干枯,像火烧一样,多发生在春夏之交的多雨年份,高湿低温条件下发病严重。
4、锈病 黄花菜锈病与小麦的叶锈病症状相似,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花蕾末期,主要影响黄花菜的秋季生长,宿根的养分积累。病害初期叶片及茎苔上产生铁锈色泡状斑点,以后散发黄褐色粉末状孢子,孢子堆排列没有规则,孢子堆周围的叶片往往失绿而呈现淡黄色圈。孢子堆多时,整个叶片都变成黄色。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先是点片发生,逐步扩散至全田。
黄花菜炭疽病
发病特征: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花薹。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半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边缘色深褐,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较明晰,有的病斑外围出现黄晕。病斑扩展并连合为条斑,致叶片变灰褐至灰白色干枯。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病征。
①叶斑病:开始在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最后变成灰白色。常发生在叶片主脉两侧的中部,穿孔后造成水分与养分运输中断,叶片尖端先行枯黄,最后全叶葵黄枯死。
②叶枯病:叶片中部边缘初产生水演状小点,以后逐渐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条斑.最后呈灰白色,严重时全叶枯死。
③锈病:叶片初产生少鱼黄色粉状斑点,然后扩展到全叶,以致全株枯死.
黄花菜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枯病、锈病。具体识别有:①叶斑病:开始在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最后变成灰白色。常发生在叶片主脉两侧的中部,穿孔后造成水分与养分运输中断,叶片尖端先行枯黄,最后全叶葵黄枯死。②叶枯病:叶片中部边缘初产生水演状小点,以后逐渐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条斑.最后呈灰白色,严重时全叶枯死。③锈病:叶片初产生少鱼黄色粉状斑点,然后扩展到全叶,以致全株枯死.
1、黄花菜叶枯病
症状:
(1)早期症状:先发病于上部叶片,然后向下部叶片蔓延。从叶尖开始发病沿叶边向下部发展,叶尖和叶边家先失绿,呈绿黄色。不久,叶脉间逐渐失绿,呈绿黄色。下部叶片仍呈正常绿色。
(2)中期症状:上部叶片叶尖枯死,呈黄褐色,呈向下部发展趋势。叶片中部明显失绿呈浅黄色,接近干枯。下部叶片已发病,表现出早期症状。
(3)后期症状:上部叶片已完全枯死,呈黄褐色(枯死不久)灰白色(干枯较早,已无水分),中部和下部叶片上半部分已枯死,下半部分已呈黄色,基本丧失光合作用。
发生规律与特点:
(1)由上部叶片向下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呈“上先下后”之规律。
(2)病菌孢子以空气为媒介顺风传播,病情明显呈现“上风头重,下风头轻”之传染规律。
(3)传染迅速,暴发能力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气温15~25度,空气湿度较大,风速达2级以上),一夜之间能传染整个菜田,极易造成大面积危害。
(4)再发能力强,潜伏危害大,病状消失之后,遇到阴雨刮风天气能在24小时之内暴发。
(5)病菌喜湿好温但不耐高温,温度达30度以上,有明显遏制病情发展的迹象(病轻的叶片明显转绿)。
(6)病菌不耐药。常规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即可扑灭。
(7)病害发生轻重,蔓延快慢与黄花菜生长情况关系很大,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浇过水追过肥的发病轻,未浇水未追肥的发病重;二是联合土地发病轻,“火结地”发病重(与干旱比其它地严重有关)。
2、黄花菜锈病(俗称黄旦病铁浆病)
春季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发生,秋季在9月至lO月份发生,主要通过风传感染蔓延,危害黄花菜叶片和茎,发病初期叶片表皮下产生小量黄褐色脓疮状小斑点,而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黄锈色的大量粉未,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变黄枯死。
3、黄花菜叶斑病: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微小的淡黄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而后扩大成灰褐色的梭形病斑,中间穿孔。病斑增多后,自叶尖开始枯黄,逐渐向下发展,蔓延至全叶枯死。基花茎花蕾被害后出现陷斑点。多发生在五月至六月间,有许多原因形成,有的因施氮肥过多,连续降雨,管理不善,植株众生密集,叶片遮荫通风不良等。
4、黄花菜红腐病(又称腐杆病霉杆病)
主要危害花苔,一般在干旱年份姑花苔基部先产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纺锺形,中间变为棕褐色,病斑中央秒陷,后期病斑扩大,环绕整个花苔一周,花苔妈既枯死,在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的年份,在花苔的各部位均可发生。患病部密生粉红色霉状物,枯死病株易折断,苔杆易拨起。
一、叶斑病:开始在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最后变成灰白色。常发生在叶片主脉两侧的中部,穿孔后造成水分与养分运输中断,叶片尖端先行枯黄,最后全叶葵黄枯死。
二、叶枯病:叶片中部边缘初产生水演状小点,以后逐渐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条斑.最后呈灰白色,严重时全叶枯死。
三、锈病:叶片初产生少鱼黄色粉状斑点,然后扩展到全叶,以致全株枯死
黄花菜褐斑病或称叶斑病,是黄花菜除炭疽病外多种叶部病害的统称。其症状共同点是:叶斑椭圆形至不定形,长径3~7毫米,宽径1~2毫米或更宽,黄褐色,边缘色深,斑外围常具有黄色晕圈。当叶片病斑密布并连合时,往往使叶片呈褐色焦枯,相当触目。后期斑面视病原的不同而表现霉状物或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征。
上一篇: 棉花施用钾肥的适宜时期和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 蜂群室内越冬的技术要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