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适宜或偏大麦田,春季管理关键技术是在小麦拔节至旗叶露尖期间进行第一次肥水管理,以控制群体在适宜的范围。其管理措施本来非常简单实用,是各类麦田中麻烦最少一类麦田。但此类麦田如果在地力较好和墒情不存在明显问题的情况下,于小麦返青后期或起身期进行第一次肥水管理,就会使小麦中后期管理进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小麦返青后期或起身期肥水管理会促进分蘖发育,推迟大、小蘖两极分化,提高分蘖成穗的比例,使亩穗数超过正常范围,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小麦抗倒性会明显降低;病虫害发生为害程度会明显提高,而且防治难度会明显增加;后期更易早衰,使小麦保根保叶任务加重。故此类麦田应重点采取以下补救措施,防止过度减产。
1、春一水偏早麦田要注重防倒措施的运用。
一是返青期已进行水肥管理的群体偏大的麦田,拔节肥水要推迟到小麦旗叶露尖时进行。
二是起身期已进行水肥管理的群体偏大麦田要采取化学防倒措施,可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多效唑 、烯效唑 烯效唑(代号S-3307,商品为5%可湿性粉剂)。如小麦已经开始拔节要改用矮壮素、助壮素尽快喷施。
三是小麦进入灌浆期后,浇水应选无风天气进行,以免浇后发生根倒伏。
四是注意喷施磷酸二氢钾。小麦施用磷酸二氢钾,具有强根、壮秆、促苗的作用,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均可喷施,使用浓度为0.2-0.3%,每亩喷药液60-70公斤,可起到一定防倒作用。
2、春一水偏早麦田应加强吸浆虫、麦蚜和白粉病的防治。
对于群体大麦田,田间喷药打不透,撒药到不了地面。因此要加强麦蚜、吸浆虫和白粉病等的防治。主要需注意的地方:一是喷药时加大药液量,保持喷头与小麦的适当距离,保障雾化效果,增加用药次数,最好选用机动喷雾器,提高药效。二是麦田撒药时,在适当增加药土量的基础上,小麦田撒施药土后,两人用绳子沿麦穗颈部水平拉过,增加落地药土比例,保障药效。
3、春一水偏早麦田更应加强保根、保叶防早衰措施的运用。
从抽穗到乳熟期喷施叶面肥2-3次,可避免后期脱肥,预防干热风,提高粒重。一般每亩可用1%-2%尿素溶液、2%-4%的过磷酸钙溶液、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20%的草木灰浸出溶液或1%-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40 -50公斤 叶面喷施;可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增强植株抗逆性,达到“一喷三防”目的。
上一篇: 什么是结核结节?常见于什么部位?
下一篇: 白梨的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