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 >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农业机械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机械化插秧具有定苗定穴,栽深一致等特点。

(一)大田质量要求

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整地后保持水层2~3天,进行适度沉实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即可薄水机插。

(二)秧块准备

插前秧块床土含水率40%左右(用手指按住底土,以能够稍微按进去为宜)。将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清除田头放秧位置的石头、砖块等,防止粘在秧块上,打坏秧针),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避免烈日伤苗。双膜育秧应按插秧机作业要求切块起秧,将整块秧板切成适合机插的标准秧块,宽为27.5~28cm、长为58cm左右。

(三)插秧作业

1. 插秧前的准备插秧作业前,机手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装秧苗前须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防止漏插。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

2. 插秧作业质量机械化插秧的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漏插: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漏插率≤5%;伤秧: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率≤3%;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勾秧率≤4%;翻倒: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翻倒率≤4%;均匀度: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85%;插秧深度一致性: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现代水稻机械插秧技术采用中小苗带土机械移栽,其特点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合,具有简化田间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苗田,节约成本等优点。机插秧采用中小苗带土机械移栽,播种密度高,拨后15天左右移栽,秧龄弹性小,较适于一季中稻和前茬为冬闲田的杂交早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