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粗缩病如何预防? 玉米

玉米粗缩病如何预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传毒媒介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该病毒可在冬小麦、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等寄主及传毒介体上越冬。灰飞虱一年发生5-6代,第1代自5月下旬羽化,并陆续从小麦上向玉米转移,至6月上中旬达到高峰。玉米4-5叶前抗病性差,最易感病。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果与带毒灰飞虱的迁移高峰相遇,则发病最重。而冬暖年份有利于灰飞虱越冬。因此防治灰飞虱,消灭传毒媒介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流行的关键。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1、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2、选用抗病品种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调整播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春播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麦田套种玉米适当推迟,一般在麦收前5天,尽量缩短小麦、玉米共生期,做到适当晚播。
4、清除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
  5、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玉米粗缩病防治策略应强调预防为主、适期早防治的原则,应突出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关键期的药剂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带毒的灰飞虱的传毒所致,因此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1、清除地头、垄沟以及田间的杂草,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初侵染源。
2、平衡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的施用量,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
3、玉米出苗后尽快进行喷药防治,可用10%蚍虫林15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或48%毒死蜱60-8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为保证效果,隔7天再防治一次。
4、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出病株,以免造成为再侵染的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