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甘蓝 > 羽衣甘蓝栽培的关键技术 甘蓝

羽衣甘蓝栽培的关键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羽衣甘蓝,又名叶牡丹,由于其粗生易种,最佳观赏期又在室外缺花少绿的冬季,因而受到众多家庭养花爱好者的喜爱。
  由于家庭养花条件所限,每种花都不可能养很多,养羽衣甘蓝,以购买羽衣甘蓝种子种植观赏效果最好,可大多数花种经销商最小包装都在百粒以上,十粒八粒种子无法购买。不少爱好者只好从花市上直接购买成品羽衣甘蓝盆花欣赏,这样做虽然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可对很多养花者来说不能尝试从播种、育苗到上盆养护,最后养成成品的乐趣,未免有点遗憾。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些心得,谈谈家庭种养羽衣甘蓝。
  在花市上挑选购买几盆优质的羽衣甘蓝盆花,到春天3、4月份羽衣甘蓝抽苔开花后,不要把它拔掉丢弃,而是继续浇水施肥养下去。花谢后老茎又会萌发大量蘖芽,此时把没有蘖芽的老茎剪去,正常浇水管理到秋季。8月初把这些蘖芽剪下进行扦插。方法是根据自己需要扦插数量的多少,把干净的花盆装上干净的河沙或珍珠岩,然后用开水浇透消毒,放凉后备栽。
  剪下的蘖芽每个保留3片至4片叶子。扦插密度以叶片不互相重叠为度,扦插完后喷一遍水,把花盆放在树荫下,或早照能见阳光,中午晒不到的地方。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每天进行喷水次数,在保证插穗不出现过分萎蔫的前提下,控制浇水次数。羽衣甘蓝插穗生根容易,一星期开始扎根,两个星期就可移栽上盆。这样养花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种上几盆。
  留作采插穗的羽衣甘蓝老茎,采完插穗后,最好是在采插穗时就注意观察,根据老桩茎的长相在不同部位留上3枝至5枝芽,继续管理下去可培养出多头羽衣甘蓝盆花。如果是盆景爱好者还可以利用这种老桩茎制作羽衣甘蓝盆景,虽说制出的羽衣甘蓝盆景比不上树桩盆景那么高雅长久,可也别有一番情趣。
  如果在6月中旬即剪取蘖芽进行扦插,生根后即上盆种植,用这种方法可以长出茎长50厘米的羽衣甘蓝切花。也可不剪芽扦插,使老茎上的蘖芽任其生长,这样虽然获得的切花茎长不长,一般只有20厘米至30厘米,不太粗壮且大小不一,但多种规格的羽衣甘蓝切花又可以使你在制作插花作品时有更大的挑选余地。另外羽衣甘蓝进行瓶插,在室内摆放的环境下很容易扎根,如果是摆放在光线明亮的房间里,可以摆放两三个月时间。

羽衣甘蓝种粒较大,每克约250至300 粒。播种一般在7月下旬至 8月下旬。播种基质可用泥炭土+炭化糠灰+珍珠岩配制,其比例为 2:1:1,发芽适温为21℃至23℃,一两周发芽。播种前要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基质消毒处理。一般可播于穴盘或苗床中,播于穴盘中的点播。播于苗床中要求土粒细,平整,浇透水,撒上种子后用经细筛过筛的土覆盖其上,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盖上遮阳网。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直至出苗。

播种后20天左右,幼苗长至五六片叶时,可起苗定植于盆中。定植前要对盆土进行消毒,可用20%的克百威颗粒拌匀到基质中进行杀虫处理。栽植小苗后可用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液浇透花盆,这样既可满足定植对水分的需求又可以对土壤进行杀毒处理。在定植初期,特别需要控制盆土基质的水分,要保持盆土基质湿度在70%左右,太干不利于小苗根部吸收水分和满足植株的水分要求。一般10月中下旬移栽至花坛或花盆中。栽入花盆中的羽衣甘蓝保持盆土见干见湿即可。

羽衣甘蓝可裸根移栽。栽植时剥去外层老叶,这样可以突出心叶的色彩,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维持根系受损后上下水分代谢的平衡,使植株尽快恢复。栽后浇足水,以后每七八天浇水一次。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干则浇透。

羽衣甘蓝喜肥耐肥,对土壤中其他矿质元素吸收较强,生长早期对氮肥需要多。定植时施足基肥,对生长更为有利,苗期移植后一周即开始进行追肥。进入九十月份气候转凉生长速度加快,养分吸收显著增加,需要供给充足的肥水。肥量不足时会导致外叶变黄,脱落。当植株开始变色后不要施氮肥。

当平均温度低于15℃时中心叶片开始变色,植株从播种至转色大约需要8至11周。高温和高氮肥影响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生育温度为5 ℃至25℃,旬平均温度4℃左右生长缓慢,可耐短期-3℃低温。幼苗经寒冷刺激能更好结球。

羽衣甘蓝喜充足光照,光照不足生长细弱。

应注意的问题

1.当外部平均气温低于15℃羽衣甘蓝才能着色,所以要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2.在管理后期要少施氮肥,可以使颜色更加鲜艳。

3.羽衣甘蓝相对株型较大,地栽时密度不宜过高。

4.在羽衣甘蓝的生长期中,容易发现下部叶片发黄的现象,应注意日常管理,及时去除老叶及控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