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如何防治野燕麦? 小麦

如何防治野燕麦?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近两年,野燕麦在我县有迅速蔓延之趋势,要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控制?

~ 一、蔓延原因

1.靠种子传播是造成野燕麦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部分未经严格检验混有野燕麦草籽的种子被作为品种大田生产,造成较大面积的扩散蔓延。

2.野燕麦适广性强,繁殖量大。野燕麦单株分蘖20~40个,单蘖有小穗10~20个,单株有籽800~1200粒,自然脱落率86%左右。由于该杂草种子耐湿耐旱,田间越夏后,自然出苗率30%左右。所以,麦田野燕麦年际间以20~30倍的速度自我积累,零星发生田一般2~3年就可以形成严重危害。

3.随风飘落和灌溉进入邻田造成扩散危害。野燕麦草籽粒极易脱落,加之粒大质轻,并且有长膝曲状芒和茸毛,很容易随风飘落到邻近麦田。另外渠边散落的野燕麦草籽极易随灌溉水进入田间造成扩散。

4.麦田大面积使用的除草剂对野燕麦防效差。近年来,麦田化学除草主要依赖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但由于对野燕麦防效差,从而导致野燕麦数量不断上升,逐渐演变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

5.人工拔除不力。由于农民对野燕麦危害小麦产量损失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无多次拔除的习惯,只在小麦成熟期拔除麦田上部野麦穗,不能整株拔除,使下部穗遗留田间,也是造成自身再侵染的原因。

6.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面积的增大,无化除和人工拔除的田块,野燕麦受到机械碰撞落粒和秸秆中夹杂的野燕麦草籽在田间积累繁殖,也是造成侵染和危害重的原因。

二、防治策略

1.规范种子市场,严格种子管理。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杜绝种子无证经营。小麦良种补贴县良种供应中标单位要结合农业执法部门加强种子检疫工作,杜绝从野燕麦发生区域大量繁种、引种。特别是野燕麦尚未发生区要引起高度重视,良种补贴中标单位要认真精选良种,确保所供应小麦良种不夹带野燕麦草籽,减少初侵染源。

2.人工拔除。人工拔除田边、地埂、畦埂和垄间杂草,以减少传播扩散源。对于一般发生田应采取多次人工拔除,人工拔除时掌握拔早、拔小、拔了、整株拔除的原则,拔除的野燕麦植株要带出田间深埋或焚烧,减少自身的再侵染,避免逐年积累。

3.实行轮作,扼制危害,减少损失。野燕麦严重发生田要实行麦类与油菜、豆类轮作,既可达到养地,增产的目的,又可发挥对豆类、油菜安全的盖草能、禾草克等除草剂防治禾本科杂草具有特效的优势,从而达到扼制野燕麦危害,实现节本增效。

4.科学化除。针对草害严重的麦田,可选用6.9%骠马乳油40毫升对水40公斤,或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克对水40公斤进行化除。因骠马适用期宽,一般以杂草2~5叶期以前施药效果较佳,化除效果90%以上,但仅限于小麦田。异丙隆施药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末期,杂草2~5叶期,小麦拔节后不宜使用该药,避免产生药害。

农业防除

1.伏耕或秋深耕。在播冬麦前深耕24~27厘米,将野燕麦籽深埋地下,第二年基本无野燕麦,大大提高小麦单产。

2.利用秋季多雨,易于杂草出苗,进行耕翻来灭草。麦收后待一场大雨之后,进行浅耕灭茬,耙耱保墒,可诱发野燕麦及其它杂草大量出苗,于9月下旬至10月初深耕来灭除。第二年春耙地保墒,待野燕麦出苗后耕翻灭除,效果也很好。

3.适时早播,带肥下种,培育壮苗,抑制野燕麦生长。春麦早播,带肥下种,可比燕麦早出苗3~5天,对燕麦有一定抑制作用。适时播种,带肥下种,壮苗越冬,春季返青比野燕麦出苗早7~10天,能有效抑制或减轻野燕麦危害。

4.与中耕作物轮作。密植作物小麦、大麦、豌豆等作物与玉米、向日葵等中耕作物轮作,可通过中耕来灭除当年生野燕麦。在严重地块可进行种植绿肥或苜蓿,通过刈割防除野燕麦,效果很好。

5.施用腐熟的厩肥。

6.有能用野燕麦籽直接作饲料的,须将其碾碎后再喂牲畜。

化学防除

(一)土壤处理:

1.播前土壤处理:在小麦播种前用化学除草剂燕麦畏对土壤进行处理,处理前将地整平呈待播状,趁表土墒足每亩用40%燕麦畏乳油200毫升对水50公斤,施药后2小时以内用圆盘粑地深度10厘米,使药土混匀。土壤墒情较差时,用40%燕麦畏乳油250毫升,每亩对水50公斤,用55悬挂喷药机,进行喷雾。这样可以防治小麦出苗期间的野燕麦出苗。

2.苗后土壤处理:冬小麦地春季灌第一水时或春小麦地灌第一水时,结合施肥,按每亩40%燕麦畏乳油200毫升与8公斤尿素拌好,随施肥,随浇水,防治小麦田浇完第一、二水后野燕麦大量出苗,危害小麦生产。

(二)苗后茎叶处理

在小麦浇完二水后若发现还有野燕麦在生长,此时采用茎叶处理,即采用膘马进行田间喷雾来灭除野燕麦。在浇完二水后2~3天,田间相对湿度达到80%~90%进行,效果最好。亩用药量6.9%骠马胶悬水剂6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人工喷雾。若麦田有双子叶杂草如灰绿藜、自生油菜等可每亩混配50毫升70%2~4DJ酯乳油,但骠马用量要达到70毫升/亩,仍对水30公斤


1.规范种子市场,严格种子管理。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杜绝种子无证经营。小麦良种补贴县良种供应中标单位要结合农业执法部门加强种子检疫工作,杜绝从野燕麦发生区域大量繁种、引种。特别是野燕麦尚未发生区要引起高度重视,良种补贴中标单位要认真精选良种,确保所供应小麦良种不夹带野燕麦草籽,减少初侵染源。

2.人工拔除。人工拔除田边、地埂、畦埂和垄间杂草,以减少传播扩散源。对于一般发生田应采取多次人工拔除,人工拔除时掌握拔早、拔小、拔了、整株拔除的原则,拔除的野燕麦植株要带出田间深埋或焚烧,减少自身的再侵染,避免逐年积累。

3.实行轮作,扼制危害,减少损失。野燕麦严重发生田要实行麦类与油菜、豆类轮作,既可达到养地,增产的目的,又可发挥对豆类、油菜安全的盖草能、禾草克等除草剂防治禾本科杂草具有特效的优势,从而达到扼制野燕麦危害,实现节本增效。

4.科学化除。针对草害严重的麦田,可选用6.9%骠马乳油40毫升对水40公斤,或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克对水40公斤进行化除。因骠马适用期宽,一般以杂草2~5叶期以前施药效果较佳,化除效果90%以上,但仅限于小麦田。异丙隆施药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末期,杂草2~5叶期,小麦拔节后不宜使用该药,避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