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哪些因素影响除草剂的药效? 其他

哪些因素影响除草剂的药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杂草的种类及大小不同杂草长在不同作物田中需用不同除草剂去防除,同种杂草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2)温度杂草在较高温度下生长发育快,同时吸收传导除草剂的能力也增强,如敌稗喷雾时温度在26℃以上时稗草在4小时后就显出萎蔫症状,而在18℃以下喷施2天后稗草才开始有受害症状。又如麦田喷2,4滴丁酯,当气温在25~28℃时药效好而快;气温低于15℃时药效很慢,小麦有时还会出现药害。(3)湿度空气湿度大,能促使杂草气孔开放及延长除草剂药滴在杂草叶面滞留时间,这能增加药液进入气孔的机会和传导速度;空气湿度很小,气孔关闭,药液挥发快,不利于吸收。但当湿度大到饱和时,药滴不能被叶吸收就会从叶片上流失,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对湿度在70%~80%较好。(4)降水对叶面喷雾的除草剂来说,下大雨会将除草剂药滴冲走,影响药效。但不同类型除草剂情况不同,水剂和可湿性粉剂最不耐雨水淋冲。对土壤处理除草剂来说,土壤太干不利于除草剂发挥效果。药后下5~10毫米的雨水反而能促进药效的发挥,当然下雨造成径流就会有害。(5)光光对作物和杂草生长有直接关系。对乙氧氟草醚等光化性除草剂来说,有光能更好地发挥药效。但对氟乐灵、地乐胺光分解的除草剂来说,则应及时将它们耙入土中,否则容易被光解和挥发,影响药效。对莠去津等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来说,光合作用旺盛,光合产物多,有利于除草剂随光合流传导到作用部位而发挥药效。(6)土壤条件沙性强、有机质少的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力弱于黏性强、有机质多的土壤,这样药剂更易被杂草吸收,用药量也应少些,否则易出现药害或被淋溶。黏性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除草剂能力强,部分除草剂被吸附固定,加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微生物也活跃,降解除草剂的能力强,相对降低了药效,所以应适当提高除草剂的用量。土壤含水量与除草剂药效有关。总的来说,湿润的土壤,相对湿度在70%~90%,除草剂的药效发挥最好。水稻田用药土法施丁草胺或撒颗粒剂前应保持3~5厘米水层,药后保水3~5天,为的是使药剂均匀分布于水中并被草芽吸收。没有水层药效就差,漏水田药效也差。所以,掌握好土壤水层是充分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酸碱度(pH)同除草剂的药效挥发和降解速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