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瘟:一般叶瘟发生较普遍,危害更重,特别容易发生于分茢封发节期。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菜斑,伴有褐色坏死成分,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产生褐色霉层。条件适宜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型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益发病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下部叶片发生,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于叶脉间,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都可发病。
2、节瘟:抽穗后发病,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逐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
3、穗劲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劲部位变褐,易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瘪谷。
4、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形成不规则斑,可使谷粒变黑,有的谷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下一篇: 豇豆炭疽病发病的湿度条件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