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营政策与管理 > 如何应运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营政策与管理

如何应运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我们要根据全球信息业发展的总趋势,采用最新最优的技术集成,高起点同时又结合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经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后,付诸实施。在研究、制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有利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用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集中供热、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有利于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广大商家、业主和农民大众开发利用。总的要求是一次性高起点科学规划,留有完善提高的余地,采取梯级推进的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到适应国际性农业竞争取胜的地位。

 (二)健全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以及建立在基础传输网络上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网络应用也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按照盛市、县、乡、村、市尝商家、厂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涵盖了上述内容的网络体系,做到全球化信息即刻就可以传到商家、厂家、业主、市场和千家万户,当时当地的信息也相应活跃在全球。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抓好现有人才的培训提高,特别优秀的要选送到国外深造;其次是到有关院校定向接受优秀学生;三是要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凡是硕士、博士的高精尖人才,要以最优惠的条件吸引他们来参加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之,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抓好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经济、农业信息管理三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信息化进程各层次、各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加启动性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并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本金。但仅凭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是引导社会投入,坚持在政府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投资。

 (五)不断完善管理办法,确保顺利推进。为了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主要是不断建立和完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通过农业信息化规划,加强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要形成一套有利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农业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工程管理、投资、信贷、税收等政策措施;要努力规范农业信息化建设行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资源管理、农业信息市场管理、农业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要建立与国际标准兼容、国家标准相统一的农业信息化标准,重点从农业信息网络标准、网络接口标准、信息流程标准和编码标准等方面抓起。

  (六)努力开发农业信息经济,逐步壮大自身产业。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带动农业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再创新,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推动软件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是当前信息革命的重要标志,它将是21世纪主流商务模式,目前许多农业企业积极上网,但局限于电子邮件和一成不变的网站,这是非常初始的电子商务应用,必须经过发展加快转型,尽快转化为能够向客户和经销商提供全新的电子商务途径,开展网上交易。总之,要通过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和其他途径,促进农业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信息化融入农业现代化,已经表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和服务中。

  如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测土配方施肥已经比较普遍,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决策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结合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化肥农药使用以及产量等数据绘制电子地图,取相关信息提供给施肥、灌溉等专家支持系统,可实现田间施肥、灌溉、喷药的自动化、智能化。可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先进感知与遥感、信息采集与传输、计算机智能处理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对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进行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如安徽省计划于今年启动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调度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完成36个监测点建设,实现对56个小麦主产县小麦“四情”监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