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除虫菊栽培技术? 其他

除虫菊栽培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除虫菊是一种植物,能杀来和抑制害虫,除虫菊栽培技术?

除虫菊的生物学特征和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征。除虫菊为多年生或两年生草木,株高30-80cm,全株灰绿色,披绿色细毛。主根圆锥形,侧根多,细长呈须状,淡褐色。茎多分枝。叶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尖锐:基部叶有长柄,上部叶近于无柄。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单生枝顶,直径约3cm;舌状花白色,先端3裂,中部管状花黄色,5裂:瘦果窄倒圆锥形,长约4cm,具4-5条棱,光滑或具腺点。
  2.选地整地。宜选择凉爽、干燥、通风、土壤疏松的,户性或微碱性土壤种植(一般低山、丘陵、平原均可种植),过粘或低洼地不宜种植。秋作物收割后,应及时翻耕,耕深约 0.33m,做成宽1—1.33m的畦。每667m2施复混肥50~70kg作底肥,耙匀待播。
  3.育苗。春播除虫菊当年不能开花,冬播要到第三年春季才能开花,秋播第二年即可开花,因此,以秋播为好。具体播种时间:春播 2-4月,秋播8-11月份。播前一周,将种子用水浸5-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取出,与50倍湿焦泥灰拌和,摊放室内泥地催芽5-6天,约有20%种子萌发时再加适量细土拌匀播种。播后撒一层泥灰,用木板轻压一遍,上面用稻草覆盖,经常洒水,保持地内湿润。干旱季节育苗需要搭棚,白天盖上,晚上揭去。育苗种子使用量为500g/667m2,一般15天后即可出苗。每667m2苗可移栽1.33hm2(公顷)。
  4.移栽。苗高6.6-10cm时,即可移栽。
  移栽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移栽前苗床淋透水,小苗多带泥土,便于成活。移栽时按株行距0.33-0.5m开穴,施入过磷酸钙和焦泥灰 (草木灰也可),每穴1株,覆土不宜过厚。除虫菊栽后第一年产量稍低,第2-4年为产量高峰期,第5年后产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除播种法外,也可采用分株法,方法是:在9-10月选阴雨天,将母株分成4-5株,按每穴1株栽植。还可以采用扦插法,即在3-4月,选择生长2-3年的母株,把茎切断后插入土内,上盖稻草,时常浇水至萌根成活。
  5.施肥。移栽后10天左右施粪肥一次,隔半月再施一次,每次每667m2施用1000kg。以后每年施肥3次,小雪前667m2施过磷酸钙20kg、钙镁磷肥15kg、泥灰(草木灰、土杂肥)1000kg。立春后施一次抽苔肥,每667m2施人畜粪水1500kg,并用磷酸二氢钾lOOg、尿素500g,掺水50kg,在离根6.6cm处打穴施下,不得直接施入根部。在采完花后需再施一次肥。
  6.松土与间作。移栽成活后应浅松土一次,以后每年3、4、7月上旬和冬季各松土、锄草一次,7月松土前应把老茎秆离地面3.3cm处割去。种植除虫菊地块第1、2年内可间作玉米等作物。
  7.病虫害防治。除虫菊没有虫害,病害也较少。温度高、湿度大或施肥过多可引发锈叶病和核菌病。一旦发生病害可拔除病株并用 50%托布津粉或石灰粉对病穴进行消毒。
  8.摘花加工。5-6月间,当舌状花冠尚未完全展开,筒状花冠已渐展开时,花中有效成份含量最高,为采收花的最适时间。除虫菊的花,一般在10余天内可以开放完毕,故应选择晴天抓紧采收。收花期是小满到芒种。采摘时要根据花的开放程度分批适时采摘,要平蒂采摘,不带花柄。采后及时晒干,若遇雨天可用55~60℃的温度烘干或风干,使含水量下降到6%-12%。全草在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除虫菊的花所含杀虫成分容易水解失效,所以必须充分干燥,防潮避光贮存。一般不耐久贮,若贮一年,杀虫效力则减少一半。
  9.留种。因除虫菊种植季节性较强,所以当第1、2批花开放时,就必须有计划地留种。当留种的花绿色部分往下发黑到离花朵 6.6cm处时,是种子成熟的表现。用刀连秆割下,挂于阴凉通风处,过几天后置于弱光下晒干,避免暴晒,捻出种子用纸袋或布袋包装保存于干燥通风处。

一 、育苗
除虫菊夏、秋季育苗要求在6月30日至 7月10日前进行。
1、苗床地的选择:苗床地应选择地水源条件较好、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易于管理的地方进行育苗。由于夏秋季节雨水较多,有条件的乡(镇)或农户可采用大棚设施进行大棚育苗。
2 、理墒:要求苗床墒面宽1—1.2 米,墒高0.25米,墒长以5米为宜,为防止墒面积水,要求墒面中间略高于四周,墒面土要细,无大的团粒结构。
3、种籽处理:每移栽一亩除虫菊,需准备苗床10—15㎡,用种量为30—50克。在播量确定后,播前要对种籽进行药剂处理,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①播前用50%多菌灵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②先用20—22℃的温水浸种10—12小时,滤水后用配制好的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待播。
4、苗床消毒:苗床理好后,用48%的乐斯本1000倍液和绿亨一号3000倍液对苗床进行消毒,杀灭地下害虫和土壤中的病源物。
5、播种:播种前先用水将苗床淋透,然后将处理过的种籽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盖上一层1厘米左右厚的细粪土,再盖上一层松毛。喷淋透水,使苗床和覆盖物保持湿润。
6、苗床管理:一般播种后7—10天既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除草,当真叶展开后,可用1%的复合肥水和清粪水浇施一次,并注意防除地下害虫的危害。在整个苗床期间应控制氮肥用量,培育壮苗。当苗高达10—15厘米左右时可进行大田移栽。移栽前7—10天用50%多菌灵1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500—2000倍进行曲喷雾,防除病害。
二、大田移栽管理
除虫菊移栽大田的选择:移栽除虫菊的田块要求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的田块。
培肥和理墒:定植前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2000千克,并撒施普钙30—40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作基肥,然后耙平理墒,要求1米或2米开墒,沟宽30—40厘米。1米开墒,墒面宽60—70厘米,每墒栽2行。2米开墒,墒面宽1.6—1.7米,要求每墒栽4行。
移栽:除虫菊移栽要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进行,移栽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移栽规格根据不同的栽培管理水平而定,一般采用40×50厘米或40×40厘米。每亩栽3100—4000株,移栽时要注意大、小苗分开栽,以便管理,大苗栽1株,小苗栽2株。移栽后一个星期要及时查苗补缺,以免出现断垄,影响产量。
移栽后的肥水管理:
1、追肥:移栽后15天,移栽成活后要及时进行一次追肥,有利于返青分孽,方法:每亩用碳酸氢氨10—15千克进行兑水浇施或浇施清粪水一次。
2、移栽后50—60天,结合中耕除草,每亩用10千克尿素、复合肥5—10千克、普钙20千克兑水浇施,促进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3、第二年开春前一个星期,再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和施肥,这一时期,由于植株将进行抽茎、现蕾、开花。需要大量的肥水供给植株生长,因此这一时期必须进行重施,每亩用复合肥10—15千克,尿素15—20千克进行兑水浇施,促进植株抽生花茎和花芽分化,提高产量。
4、在初花期,根据植株的长势长相,来确定是否需要施肥,对植株叶色浓绿,生长势强的田块,不需要再进行施肥。而对于植株生长势弱,叶片浅黄色未封行的田块,应进行再次施肥,促进花大花重,提高产量。
水份管理:由于除虫菊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大水大肥,因此,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做到不旱、不涝,过旱植株生长弱小,过涝轻则生长不良,诱发病害,重则造成植株死亡,造成减收。
三、除虫菊病虫害的防治
除虫菊的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和干腐病。在长期温度大,温度高的田块易感染,特别是土壤长期积水,通透性能差的田块易感染干腐病,一般发生在大田生长的中后期,造成叶片卷曲,花蕾干枯,整株死亡。影响产量和质量。
干腐病的防治:(1)50%敌克松800—1000倍进行灌根;(2)根腐灵500倍液灌根;(3)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4)64%杀毒矾500倍灌根。
白粉病的防治:(1)70%甲基托布津1500—2000倍喷雾;(2)1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3)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
四、除虫菊花的采摘和保存
除虫菊花的质量主要是用干花中的菊脂含量高低作为标准,干花中菊脂含量在1.4%以上的为一级花,菊脂含量在1.2—1.4%之间的为二级花,菊脂含量在1.0—1.2%之间的为三级花,菊脂含量在1.0%以下的为等外级。因此,在除虫菊采花时一定要掌握好成熟度,做到适时采收,采收过老、过嫩都会影响花中菊脂的含量。
成熟的标准:当花朵完全开放后,花盘蹭凸起,花盘外围的花粉管花粉开始脱落散粉,外圈花粉脱落70%时,菊花花瓣有点发黄,这时花中的菊脂含量达到最高,为最佳采收时期,提前采收或延迟采收都会影响花的质量。因此,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时有选择的分批采收,严禁老幼一次性采收。做到成熟一朵采收一朵,先熟的先采,后熟的后采。
2、做到分级采收,大小不同、级别不同,分开采收、凉晒、保存。
3、采收后要及时晒干,一般晒4—5天,手感花朵较脆既可。有条件的农户可以进行阴凉干。
4、凉、晒干后要用黑色不透光的包装袋子包装。严禁将未干燥的花堆积存放和装袋,以免引起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