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等部位。果实受害一般先从残留的花瓣、花托等处开始,出现湿润状,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渐发展成湿腐,从萼片部向四周发展,可使1/3以上的果实腐烂,病部长出一层鼠灰色茸毛状的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幼果发病较多,但即将转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见整穗果实都发病受害,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不定形的湿润状、灰褐色病斑,可造成叶片湿腐凋萎。茎部染病发生长椭圆形或不定形的长条状、灰褐色病斑,潮湿时亦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茎、叶枯死。
症状识别:花、果、叶、茎均可发病。青果染病受害严重,主要经残留的柱头和花瓣侵染造成花腐;之后向果面和果柄扩展,多先在果脐、果顶萼片、果柄基部显症。幼果软腐,青果病部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很快发展成不规则形大斑,果实失水后僵化。病花落到叶面或枝杈上,可形成圆形或梭形病斑。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为水渍状,渐变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的轮纹,使病健部组织界限分明,病斑后干枯,严重时病叶死亡。茎上病部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美玉,浅褐色,严重时变褐色腐烂,以上枝叶枯萎死亡,茎基腐烂植株死亡。潮湿时在花、果、叶和茎的病部产生灰褐色霉(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发病规律:本病由真菌葡萄孢侵染引起。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并能在其他有机物上腐生存活,环境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或菌丝,多从寄主衰弱的器官、组织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田间病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气流、雨水、露滴和农事作业的工具、衣服传播,使病害迅速蔓延。温暖潮湿有利于发病,尤以湿度最为重要。当气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和植株表面结露时,适宜病菌侵染和发育。因此,北方地区冬春季多雨或阴天,寒流次数多,造成棚室内温度偏低和高湿环境,易导致病害流行,一般第一、二穗果发病率高。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春季在多阴雨或梅雨季后,保护地番茄受害也重。植株密度过大,浇水过量或浇水后遇阴天,偏施氮肥,棚室放风不及时,番茄长势衰弱,均可加重病情。
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等部位。果实受害一般先从残留的花瓣、花托等处开始,出现湿润状,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渐发展成湿腐,从萼片部向四周发展,可使1/3以上的果实腐烂,病部长出一层鼠灰色茸毛状的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幼果发病较多,但即将转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见整穗果实都发病受害(图1)。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不定形的湿润状、灰褐色病斑,可造成叶片湿腐凋萎。茎部染病发生长椭圆形或不定形的长条状、灰褐色病斑,潮湿时亦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茎、叶枯死。
症状识别:该病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杆,主要以青果受害为重,一般在接近果柄处的果面先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很快向四周果面发展,所及之处,果肉软腐,最终可使整个果实腐烂脱落,后期在病部表面生出一层灰色霉层。叶片被害,从叶缘开始形成“V”字形病斑,由灰白色渐变为褐色枯干,隐约可见轮纹,病斑上生灰色霉层。
番茄灰霉病的症状:主要危害花果,亦可危害叶片与茎。幼果染病较重,柱头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果实多从果柄处向果面扩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渍状,浅褐色,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灰霉,叶片枯死。茎染病,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成长椭圆形,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该病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杆,主要以青果受害为重,一般在接近果柄处的果面先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很快向四周果面发展,所及之处,果肉软腐,最终可使整个果实腐烂脱落,后期在病部表面生出一层灰色霉层。
上一篇: 连雨天空气湿度大,大豆霜霉病易于发生与流行。如何防治?
下一篇: 茄子细菌性青枯病发病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