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双斑萤叶甲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玉米

玉米双斑萤叶甲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河北、山西1年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共3龄,幼虫期30天左右,在3~8厘米土中活动或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成虫期3个多月,初羽化的成虫喜在地边、沟旁、路边的苍耳、刺菜、红蓼上活动,约经15天转移到豆类、玉米、高梁、谷子、杏树、苹果树上为害,7~8月进入为害盛期,大田收获后,转移到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成虫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在一株上自上而下地取食,日光强烈时常隐蔽在下部叶背或花穗中。成虫飞翔力弱,一般只能飞2~5米,早晚气温低于8℃或风雨天喜躲藏在植物根部或枯叶下,气温高于15℃成虫活跃,成虫羽化后经20天开始交尾,把卵产在田间或菜园附近草丛中的表土下或杏、苹果等叶片上:卵散产或数粒粘在一起,卵耐干旱,幼虫生活在杂草丛下表土中,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化蛹,蛹期7~10天。干旱年份发较重。

防治方法

(1)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秋季深翻灭卵,均可减轻受害。

(2)发生严重的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667㎡喷对好的药液50升。大豆对辛硫磷敏感,不宜加大药量。

(3)干旱地区可选用27。巴丹粉剂,每667㎡用药2kg,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该虫的发生期早晚与温度有关,5月份平均温度的高低决定着它的发生期的早晚,温度高则发生期早;温度低则发生期晚。干旱年份发生重。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量少则发生重;降水量多则发生轻,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在粘土地上发生早、危害重,在壤土地、沙土地发生明显较轻。田间、地头杂草多的地块重。

玉米双斑萤叶甲每年发生1代,以散产卵在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一直生活在土中,喜食禾本科作物或杂草的根;初羽化的成虫在地边杂草上生活,然后迁入玉米田;7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此后一直持续为害到9月份。
  双斑萤叶甲的发生程度取决于虫源基数、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因素等综合因子。在正常年份的气候条件下,越冬卵存活多,则来年幼虫孵化多,为害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