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雏鸡进舍后应尽快饮上2%~5%的葡萄糖水,以减少早期死亡。葡萄糖水不需长时间饮用,通常2~3小时饮1 次即可。饮完后应适当补充电解多维,投喂抗生素,但不宜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有条件的还可补喂适量的氨基酸。使用这类药物时切忌过量,要充分思考雏鸡肠道溶液的等渗性。很多疾病都是由应激诱发的,如接种疫苗、转群扩群、气象突变等。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办法,疾病就会向纵深方向发展。抗应激用药就是在疾病的诱因产生之前开端用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不少饲养户只有在发现鸡拉血便后才想起来使用抗球虫药,此时实际损害已产生。所以,笔者提议饲养户要重视抗球虫病预防用药。从雏鸡1 周龄开始,依据具体的饲养条件每星期用药2~3 天,可轮换用不同类的抗球虫药,以防球虫产生耐药性。营养物质和药物没有绝对的界限,当家禽缺少营养时就需要补饲,此时的营养物质就是营养类药物。家禽新陈代谢很快,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缺少症,如缺乏B 族维生素、亚硒酸钠- 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A 等。还应遵守及时、适量的原则,过量地补饲会造成营养浪费和家禽中毒。重视消毒能减少抗菌药的用量,从而减少药物残留,降低生成本。消毒的最终目标是杀灭病原体,净化环境,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很多饲养户经常对进鸡之前的消毒比较重视,但忽视进鸡后的消毒。进鸡后的消毒包括进出人员、活动场地、器械工具、饮用水源以及带鸡消毒等,相对于进鸡前的消毒这些措施更重要。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有季胺盐、有机氯、碘制剂等。消毒药应交替使用,如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消毒药,病原体也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频繁用药和大剂量用药势必增加家禽肝肾的解毒、排毒累赘,超负荷的工作量最终将导致家禽的肝中毒、肾肿大,实际生产中其临床发病率已占相当大的比例。除了提高饲养程度外,依据家禽的肝肾实际损害情况,按期或不按期地使用通肾保肝药为较好的办法。
上一篇: 什么是厌氧发酵?化粪池的原理是什么?
下一篇: 家禽饮用水系统如何彻底净化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