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染病叶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班黄褐色,叶背面为淡红褐色,具褐色边缘。叶柄、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长约3mm,多数病斑融合时,引起叶柄及茎扭曲,上端枯死。?xml:namespace>
病原hacelomaarachidisBitaucourtetJenkins称落花生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褐色或黑色,垫状或盘状。分生孢子梗单根,密集在盘上形成一橄榄色绒状层;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无色,大小5~20×3~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3)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上一篇: 大棚叶类蔬菜夏季管理技术?
下一篇: 怎样进行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控的效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