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热应激。牛舍温度高于30℃时,就会影响奶牛体表散热,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出现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等。因此,高温季节应加强牛舍通风,减少牛群密度,可采取风扇、水帘或直接向牛体表喷雾等降温措施。同时可提高饲料能量浓度,添加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多喂优质青绿饲草,调整喂料时间,早、晚喂料,并保证奶牛饮水,及时清洁牛舍等。
2、预防产褥热。 产褥热是母牛分娩后受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难产或助产不当,或因饲养管理严重缺陷,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热应激也是个重要诱因。主要症状有发病急、体温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和子宫胎衣不下、褐色恶臭分泌物等。此病发展迅速,必须及时治疗。可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两种方法。局部治疗:子宫内有胎衣或恶露时,使用子宫收缩药如: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等和抗感染药如新霉素、土霉素等制剂进行子宫注入。全身治疗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头孢类抗生素等抗感染药静脉滴注。通过加强孕期饲养管理和严格遵守生产过程的兽医卫生规则进行预防。
3、预防乳房炎。 乳房炎是奶牛的多发病,主要因不卫生或者违反挤奶操作规程损伤乳腺粘膜 ,使病原微生物入侵而感染。临床分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三种,主要表现患病乳区炎症,严重时表现全身症状。局部乳区治疗: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乳区注入,或者中药膏剂外敷。严重者用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经抗生素治疗的牛乳在停药期内不得食用。预防乳房炎,最关键的是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和挤乳卫生、严格挤乳操作规程、加强隐性型乳房炎防治等措施。
4、预防流行热。 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气温多变之际,主要症状为体温高、呼吸困难、行走艰难、泌乳量明显下降等。流行热一般为良性经过,可采用对症疗法,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可接种“牛流行热疫苗”预防。
一、搞好奶牛的营养调控
入夏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天气炎热,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采食量明显减少,产奶量也随之下降。高产奶牛饲养管理问题更突出一些。往往是日粮搭配不合理,忽视粗饲料或粗饲料单一。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产奶量,不是调整日粮的组合,以玉米青贮为主,而是盲目加大精补料的饲喂量,这样容易导致奶牛急慢性瘤胃酸中毒。奶牛拒绝采食精补料,只采食少量的青贮或干草,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并发代谢疾病——蹄叶炎等。因此进入暑季后,泌乳牛必须喂干草,每头每天至少保证饲喂3公斤,优质苜蓿最好。青贮饲喂量每天每头成年母牛最好不超过15公斤。也可以提高日粮的浓度,在奶牛饲养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的营养水平,也可弥补采食量减少而造成的营养不足。采食量的减少,同样出现能量供应的负平衡,这是导致产奶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奶牛日粮中添加1%-2%的过瘤胃脂肪-脂肪酸钙可减少或减轻因热应激所带来的后果。
二、投料方式和饲喂的时间
在炎热的夏季白天气温高,奶牛的食欲差,到了晚上天气凉爽许多,奶牛的食欲比白天旺盛。把以往每天三次均衡投料饲喂方式改为晚间和清晨多投放些日粮;也可增加夜间的补饲次数,使奶牛在夜间采食量占全天干物质采食量的三分之二。这是利用昼夜温差变化来维持奶牛最大干物质的采食量。
三、饮水充足
夏季奶牛的饮水量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泌乳牛每天约饮水130-170升。而热应激使奶牛的饮水量增加1.2-2倍。所以应准备充足新鲜水供奶牛自由饮用。如果条件许可,使水槽中的水与井水循环,把水温控制在25℃以下,奶牛饮后可达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四、减少暑季高温季节奶牛分娩的头数
奶牛围产期体内新陈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容易发生代谢疾病。奶牛产犊后6——8周瘤胃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个阶段奶牛的体质弱,抗病力差。如果产犊时再赶上暑季,热应激、产犊应激同时发生,奶牛的健康会受严重的损害,也会激发产后并发疾病,往往会给养牛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在奶牛的发情配种上,做好配种繁育计划,通过预产期的推算,有计划的选配。也就是说,每年在10月,11月两个月尽量减少配种的头数,这样能避开或减少七、八月份暑季产犊的头数。
五、舍内应设有通风换气的设施。
奶牛舍的设计有封闭式和前开式,两种各有千秋。封闭式的奶牛舍要安装通风换气设施,屋顶应安装换气扇和排气天窗。一是可以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持牛舍的空气新鲜;二是有利热空气的排出,使牛舍温度降低。前开式的奶牛舍也安装吊扇,每4-5头牛设一个吊扇,当天气炎热,牛进舍时,打开风扇,空气流通,带走奶牛体表的热量,使奶牛感到凉爽舒适而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和泌乳机能。
上一篇: 龙眼主要采用的修剪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