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得了粗缩病,俗称“万年青”、“小老头”,是一种病毒病,在套种地块发病较重。是由蚜虫、飞虱、蓟马等害虫刺吸带病毒的小麦、杂草后再飞到玉米上取食引起的,在玉米的幼苗期,也就是7叶前容易感病。发病早的往往就不出果穗,不结棒子,重病地块能减产20-50%。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的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有时心叶卷在一起,由于基部继续生长而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起初呈灰绿色,后期呈灰褐色,病株高度往往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即使有穗也少有子粒。 防治要点:要预防为主。防治该病的同时要防治蚜虫和灰飞虱,同时用药,双管齐下,并辅以高效生长调节剂。在玉米2-3叶时,用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20%病毒特800倍+3%天达啶虫眯1000-1500倍或40%雅克8000倍均匀喷雾,10天一遍,连喷2—3遍。病重地块可果断翻种。
玉米常发生不结果穗或虽结果穗,但结粒很少或不结粒。被人们称之为“空秆”,其早期防治至关重要。 先天性不育空秆。也称“公玉米”。主要是种子内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失调,以及体内输导组织障碍,导致茎秆养分输送不到果穗,使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而停滞等。新的防治措施是:适当使用微肥,苗期要控制浇水,拔节后适时适量灌水,保证幼穗分化期的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促进幼穗分化和缩短抽雄吐丝的间隔时间,加上壮蒂灵增加授粉机会。增粗增大果实饱满。 不稳定性空秆。植株上虽有幼穗雏型,但不抽花丝,不结籽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①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②营养物质供应不足;③拔节和果穗分化期干旱或雨水过多;④品种质量差;⑤病虫危害。新的防治措施是:合理定苗,保证通风透光,满足玉米三叶期对光照的要求。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植株上喷施新高脂膜,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一、玉米不结棒的原因
1、零星或线状种植,使雌花授粉机率下降(玉米是同株异花作物,雄花在上,雌花在下,授粉距离较远)。
2、需水临界期(抽雄前后一个月)遇干旱。
3、开花期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造成花粉和花丝干枯,不能完成授精。
4、病虫危害。
5、种子原因。
二、防治措施
玉米抽穗结实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管理好可大大增加产量,一般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灌溉排水。
玉花抽穗开花期是全生育期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叶面积最大,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旺盛,需水量大,对水份很敏感,这个时期如果缺水就会减产,有浇水条件的田块要及时灌溉浇水。玉米抽穗成熟期若雨水较多,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免受涝,使植株发黄早衰或病害的滋生,妨碍灌浆结实,籽粒不饱满,秃尘度增大,产量降低。
2、培土施肥
中耕培土可以消除土壤板结,促进通气增温,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分解,促进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抑制杂草和病虫害,增强通风透光作用,改善和调节田间小气候,既防早衰又利于早熟。
3、摘除雄穗
玉米隔行去雄是一项简便易行的措施,隔行去雄就是在玉米雄穗刚露出顶叶的还未散粉的时候,隔一行或隔一株拔去一行或一株雄穗,使养分集中给果穗,避免雄穗空耗养分,可增加粒重,一般可增产6%-10%。去雄时间一般在大田已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玉米植株抽穗时,选在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进行。单作玉米隔一行去一行,间套作玉米可隔行或隔株去雄,尽量去刚抽雄一、二天的雄穗,去劣株、虫伤株。对于已完成授粉受精并已充分灌浆的玉米,可摘除雄穗,既可减少蚜虫的危害又可增加籽粒的饱满度。
4、摘除无效果穗
杂交玉米品种多数是单果穗品种,除植株上部果穗外,期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吐丝较晚,不能受精结实,是无效果穗,需消耗大量的养分可以除去。这样就可以节省养分集中供给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仅能增加粒重和玉米的品质,而且还促进早熟。
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好,将为玉米的授粉结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养根保叶,提高光合效率,防早衰、防空杆、防缺粒,增加粒重、粒数和有效穗数,最终达到丰产目标。
1.种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生长发育不良,穗分化受阻,造成缺行缺粒。
2.零星或线状种植,使雌花授粉机率下降,玉米是同株异花作物,雄花在上,雌花在下,授粉距离较远。
3.水分失调。自大喇叭口至开花阶段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缺水遇旱,将导致雄穗抽出迟缓或抽出的雄穗干枯死亡,导致花粉量大大减少和雌雄不调。抽雄前后干旱无雨,导致雄穗开花和雌穗抽丝期前移或后延,雌穗和雄穗花期不遇。
4.扬花散粉时遇阴雨天气,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有的花粉膨胀破裂或粘结成团失去活力,影响授粉受精的正常进行。
5..病虫危害。玉米花粒期受玉米螟、蚜虫、粘虫和叶斑病、黑粉病等病虫危害,导致功能叶早衰,也会使玉米空秕粒增加,严重的形成空穗。
1 主要原因 1.1 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 雌穗早 7~10d,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较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将大量的养分吸收到顶端,致使雌穗因营养不足导致发育不良而形成空秆。 1.2 营养推敲 如果玉米在雌穗分化阶段营养不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足,光合面积较小,有机物质积累少,便会使雌穗发育不良而导致空秆率增高.但在玉米旺长阶段,如果矿物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死生殖生长减弱,使向雌上分配的有机物质少,从而也形成空秆。 1.3 施肥不合理 在同一密度肥力不足的条件下,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秆率高;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施单一肥比施配方肥的空秆率高,施用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料的嚓秆率高。 1.4 高温干旱 嗽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最大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墒,就会影响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和吐丝延迟.在这种情况下花粉的生命力弱,布什花丝容易枯萎,因此造成不能授粉授精而出现空秆。 1.5 阴雨天气过多 在玉米抽雄散粉时期,如果遇阴雨连绵和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了授粉能力,使雌穗花丝因此不能及时受精,造成空秆。 2、 防止措施 2.1 削弱顶端优势 在玉米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其顶端优势,以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因此,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降低空秆率。 2.2 合理密植 一般品种每1hm2留苗密度为42500~60000株,种植形式为行距70cm,株距为27cm;竖叶紧凑型品种每1hm2留苗75000株左右,行距80cm,株距 17cm。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2.3 实行叶龄施肥 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空秆率。按叶龄施肥的具体原则是:当叶龄指数达30%前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 %~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片叶展开时,追余下40%的氮肥。 2.4 浇抽雄开花水 玉米抽雄前15d对水敏感,此时若土壤干旱,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的间隔,利于正常授粉受 精,降低空秆率,据研究,抽雄期昼夜每1hm2耗水量75m3,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就应立即浇水。 2.5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吐丝期间,待晴天露水干后,用竹杆或拉绳震动雄花,1d1次,进行2~3次,有利于花粉散落,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结实率和减少秃顶。
上一篇: 如何做好甘蔗螟虫防治
下一篇: 白玉兰生长期施几次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