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选用优良品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早丰、早魁、西粉3号、浙杂5号、中蔬4号、浙杂7号、毛粉802、佳粉10号、樱桃番茄等。
第二,选用适宜营养液配方:番茄无土栽培常用配方是日本山崎配方。这种配方的营养成分用量比例如下:四水硝酸钙354mg/L、硝酸钾404mg/L、磷酸二氢铵77mg/L、七水硫酸镁246mg/L、螯合铁20-40mg/L、硼酸2.86mg/L、四水硫酸猛2.13mg/L、七水硫酸锌0.22mg/L、五水硫酸铜0.08mg/L、四水钼酸铵0.02mg/L。
第三,加强营养液管理与田间管理:番茄苗期采用山畸配方浓度的1/2稀释液,一般在播种后第7天开始浇灌,液深2-3cm。定植后,在适温条件下,以1-1.5个单位浓度范围(电导率浓度为1.2-1.6mΩ/cm)作为管理目标。低温季节可将浓度管理目标提高到1.2-2个单位浓度。高温季节,为防止长势过旺,生育初期最低可用.7 个单位浓度,随着生育进展,逐步提高到1.5个单位。营养液pH以5.5--6.5为适。供液量因生育期不同而异,在生长前期至第一花序开花前,晴天日供液量每株500-600mL;果实膨大期,日供液量可达2L/株。 定植后的管理与土壤栽培相似。整枝多为单秆,也可用一秆半或双秆整枝。无土栽培的支架多用尼龙绳吊挂,V字形引蔓,每株一绳,每隔2-3叶,将绳缠绕主茎1次。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往往坐果不良,可用2,4-D点花,促使结果。植株进入结果期后,可适当疏果,以每穗3-5果为宜。及时打去老叶、黄叶、病叶,以增强通风透光。为防止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可在开花坐果时喷施0.5%-1.0%的氯化钙水溶液。
1.育苗
利用育苗盘装草炭或细炉渣等基质,也可以装营养土,浇透水后,把催出小芽的种予均匀撒在上面,覆盖1厘米的基质或营养土,上面盖地膜保温,待50%出苗后撤下地膜,幼苗长出一片真叶时,利用基质播种的开始浇营养液,开始浓度要低一些,W-3型营养液以200~250倍为宜。3片叶时移植到大营养袋中定植。
2.定植
(1)立袋式栽培方法的定植
立袋式栽培,一般用0.1毫米厚的农膜,做成高及直径均50厘米左右的直筒式塑料袋,袋内装满基质。定植前耙地整平,把装好基质的袋按定植行距一行一行紧密地码放在栽培床上。定植时每袋栽两株。
(2)坑槽式栽培方法的定植
一般按行距用砖砌成高、宽各50厘米的槽式栽培床,槽底及两侧、两端铺上薄膜防止渗漏,然后装入基质。坑槽栽培床也可不用砖砌,而采用地沟式。从地面垂直向下挖宽30~40厘米,深15厘米的地沟,再用薄膜铺入沟内,并隔1米打一个3厘米直径的孔,以便排水。沟内填人栽培基质,基质填成弧形,使沟中间略高于沟帮处。基质上面铺塑料滴灌软带,带上盖地膜,地膜上按株距打栽培孔,在孔内定植番茄。立袋式栽培或坑槽式栽培如果进行长期栽培亩定植3000株左右,短期栽培每亩可定植5000株左右。
3.定植后的管理
(1)供液
定植后开始供给营养液,循环供液每天每株需W-3型营养液200~250倍0.2~0.5公斤。进入结果期每天每株0.5~1.0公斤。简易无土栽培,可采用人工浇灌营养液,人工浇灌不要连续浇营养液,以免浓度过大。应观察植株长势,供一次营养液,浇一次清水,或降低营养液浓度后再浇灌。
(2)整枝吊蔓
番茄无土栽培,加密度大应采用单干整枝法,除主干外,所有侧枝全部摘除。留果穗数可根据栽培季节决定,冬春茬可留7~8穗果,秋冬茬可留3~4穗果。摘心时要在花序上留两片叶。稀植长期栽培也可采用连续再生整枝法或连续换头再生整枝法。
每株番茄用一条塑料绳吊蔓,上端固定在温室骨架上。品种选择和其他栽培管理与一般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相同。
第一,选用优良品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早丰、早魁、西粉3号、浙杂5号、中蔬4号、浙杂7号、毛粉802、佳粉10号、樱桃番茄等。
第二,选用适宜营养液配方:番茄无土栽培常用配方是日本山崎配方。这种配方的营养成分用量比例如下:四水硝酸钙354mg/L、硝酸钾404mg/L、磷酸二氢铵77mg/L、七水硫酸镁246mg/L、螯合铁20-40mg/L、硼酸2.86mg/L、四水硫酸猛2.13mg/L、七水硫酸锌0.22mg/L、五水硫酸铜0.08mg/L、四水钼酸铵0.02mg/L。
第三,加强营养液管理与田间管理:番茄苗期采用山畸配方浓度的1/2稀释液,一般在播种后第7天开始浇灌,液深2-3cm。定植后,在适温条件下,以1-1.5个单位浓度范围(电导率浓度为1.2-1.6mΩ/cm)作为管理目标。低温季节可将浓度管理目标提高到1.2-2个单位浓度。高温季节,为防止长势过旺,生育初期最低可用.7 个单位浓度,随着生育进展,逐步提高到1.5个单位。营养液pH以5.5--6.5为适。供液量因生育期不同而异,在生长前期至第一花序开花前,晴天日供液量每株500-600mL;果实膨大期,日供液量可达2L/株。
定植后的管理与土壤栽培相似。整枝多为单秆,也可用一秆半或双秆整枝。无土栽培的支架多用尼龙绳吊挂,V字形引蔓,每株一绳,每隔2-3叶,将绳缠绕主茎1次。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往往坐果不良,可用2,4-D点花,促使结果。植株进入结果期后,可适当疏果,以每穗3-5果为宜。及时打去老叶、黄叶、病叶,以增强通风透光。为防止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可在开花坐果时喷施0.5%-1.0%的氯化钙水溶液。
采用双行错位定植法定植, 株距0.3 m, 并应保持植株基部距栽培槽边0.1 m, 每667 m2 栽2 500-2800株; 栽培袋每袋定植3 株, 株距0.3 m, 每667 m2 栽2 500 株, 定植时不宜太深, 基质略高于苗坨、低于子叶, 定植后浇透水, 基质含水量80%-90%。
2、定植后的管理
(1) 营养管理
有机基质营养元素全面, 微量元素更是供应有余, 肥料一般只需补充大量元素(N、P、K) 和中量元素(Ca、Mg、S) 等, 番茄适当补充点Cl 元素, 有利于提高VC 含量、可溶性蛋白、糖酸比。因此我们采用硫酸铵、钙镁磷肥、氯化钾为原料, 经需肥水平研究和田间试验, 配制了番茄1 号专用肥(N∶P2O5∶K2O 为1∶0.28∶1.43) 、2 号专用肥(N∶P2O5∶K2O 为1∶0.45∶1.72) 。并制定施肥方案: 开花时施1 号专用肥15 g/株; 采收前2 天, 施2 号专用肥15 g/株; 以后每隔20 天施2 号专用肥10 g/株, 肥料施在2 株之间, 深度5cm 左右, 施肥后将滴头移近施肥点, 使其充分溶解利用。
(2)水分管理
在开花前, 基质水分含量维持在60%-65%, 开花坐果后基质湿度在70%-80%, 采收前保持60%-65%以防裂果。袋式每次滴水600-800 ml/株, 槽式每次最南面PVC 管底部上见水迹时停止浇水, 浇水的时间、次数带有一定的经验性, 一般每天检查基质湿度, 再根据植株大小、天气、季节及气候的变化灵活掌握。
(3) 温度、光照管理
番茄定植后1 周内, 春季棚内温度应保持白天28-30℃, 夜间15-18℃; 坐果后棚内温度要求达到白天20-25℃, 夜间15℃左右。早春、深秋气温较低, 应注意覆盖保温, 夏季、初秋高温时, 应采用遮阳网覆盖降温, 在保证正常室温的同时, 尽量让植株多见光。
(4)吊蔓、整枝打杈
当番茄高度达0.3 m 时, 进行吊蔓, 在小行间上方拉1 根粗铁丝, 铁丝可固定在棚架上, 用尼龙绳斜拉吊蔓, 番茄采用单秆整枝, 侧枝长度为5-10 cm 时摘除。
(5) 保花、保果
早春或深秋由于温度较低, 棚室内湿度较大, 不易受精结果, 可于早晨8: 00-10: 00 或下午3: 00-4: 00, 用20-30 mg/L 的防落素液喷花穗, 1 次即可。
(6)病虫害防治
棚室番茄主要病害为猝倒病、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
化学方法: 播前温汤浸种或药剂处理( 百菌清1 000 倍液+拌种双1 000 倍液浸种30 min 后清洗) , 2片子叶展平时用绿亨一号3 000 倍液浇1 次, 苗期浇水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浇1-2 次,防猝倒病、立枯病, 苗期用菌毒杀星1 500 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交替喷1-2 次, 防病毒病和其他病害。定植后, 病毒病用菌毒杀星1 500 倍液或病毒A( 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 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喷雾; 灰霉病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或速克灵烟熏剂烟熏, 无病害发生时, 可不定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
棚室番茄主要虫害为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棉铃虫、蚜虫和螨类等。
物理方法: 黄板诱杀, 一般10 m2 挂1 张, 及时整枝打杈, 摘除带虫老叶, 降低各种虫卵数量。
化学方法: 白粉虱用22%敌敌畏烟剂每667 m2 施0.5 kg 或用毙蚜净烟剂浸敌敌畏于夜间将棚室密闭熏烟。用格卡( 25%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加敌敌畏1 500 倍液喷雾, 隔2 天熏喷1 次, 连续3 次, 有很好的效果。蚜虫可用格卡3 000 倍液或必林2 000倍液或螨蚜杀净( 0.5%齐螨素) 2 000 倍液喷雾。棉铃虫可用毒道( 44.5%微乳剂) 1 000-1 500 倍液喷雾。美洲斑潜蝇可用维欣丁( 阿维菌素与高氯复配) 1 000 倍液喷雾。
上一篇: 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下一篇: 畜禽消毒剂如何配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