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如何做好小麦春季管理? 小麦

如何做好小麦春季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草害防除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小麦返青后~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

2、 化控防倒

对高杆品种、抗倒性差的品种以及群体过大或旺苗田块需降杆防倒,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化控,防止早春受冻,减轻后期倒伏危害。药剂可选用10%国光矮丰每亩40-50克,或15%多效唑每亩40克兑水30公斤喷雾,注意不要重喷、漏喷。

3 、追施拔节肥

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己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进行施肥。追施氮肥用量为总施氮量的 30 %左右,遇旱时要追肥与浇水相结合。

4 、防治病虫

2月下旬至3月份防治小麦纹枯病,亩用50%苯甲·丙环唑每亩10ml,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每亩100ml ,或12.5%的烯唑醇每亩50克,或20%井冈霉素每亩50克兑水30-40公斤。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

2月下旬至3月份,当小麦红蜘蛛达到200头/市尺行长的田块,可用2.5%联苯菊酯每亩50 ml,或40%马拉·辛硫磷每亩30-40 ml进行防治。

5、防止倒春寒

在小麦拔节前后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预报有气温达0℃左右的寒流来临之前,采取提前浇水,或喷施叶面肥等措施预防冻害或冷害;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化控也能提高抗倒春寒的能力;寒流过后,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以及发生冷害(幼穗受冻)的田块要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kg~7kg,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早春划锄
这是早春麦田管理的主要措施,划锄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地温和消灭杂草等。早春划锄的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层土”化冻2cm时开始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且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划锄时要因地、因苗制宜,对晚茬麦田,第一次锄划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于旺苗和徒长麦田,应在起身期进行深耕断根,耕深约10cm,以断老根、喷新根,耕后要压实,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促根下扎,变旺苗为壮苗。早春第一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划锄逐渐加深。
合理运筹好第一次肥水
1、偏旺苗:主要是早播和大播量小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播期相对偏早、秋季和早冬温度偏高,导致苗龄偏大形成旺苗;以及播种量偏大,且播后土壤墒情较好,出苗率高,导致群体偏大形成旺苗。具体表现为苗大、群体足,很多地块已出现封行。
严控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传统栽培技术中的返青肥,不仅肥效低,且易引起旺长,导致后期倒伏。拔节前应严格控制施肥,控制群体生长。到拔节期(倒3叶抽出)、群体麦苗出现明显落黄时,每666.7平方米小麦追施45%的多元复混肥(N、P2O5、K2O均为15%)15-20公斤、尿素8-10公斤(或拔节期追3-5公斤,倒1叶抽出时5公斤),以促穗大粒重。追肥时如土壤墒情不足,应在追肥后立即补灌拔节水。
2、迟播苗:主要为迟播甘薯茬或中药材茬小麦,因甘薯或中药材收获后小麦播种过迟。很多地块出现“一根针”甚至“土里捂”。因迟播麦一般播量偏大,目前大部分迟播麦苗数相对较足,应采用独秆麦栽培技术。
谨用春季肥、重施拔节肥。当田间出苗数能达到当地最适宜穗数的90%-100%时,则不施春季肥料,而在拔节期、田间小分蘖开始明显死亡时,每666.7平方米小麦追施多元复混肥15-20公斤、尿素6-8公斤。如返青时调查田间苗数确实过小,则应及早追返青肥促分蘖,每666.7平方米小麦施尿素8-10公斤,拔节期再补追尿素5-10公斤。
3、其它麦田:墒情较好的壮苗麦田,肥水管理时间要根据地力、苗情而定。土壤肥力较差,群体较小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肥力较好,群体较大的麦田,可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20―25公斤。旱地麦田由于无水浇条件,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借墒追肥,可在早春土壤返浆后或雨后开沟追肥,一般亩追尿素20公斤左右,追肥时要深施埋严。
化学除草 化控防倒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以前,在温度适宜时用苯磺隆或其它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小麦起身末拔节前对高杆品种和有倒伏危险的麦田用多效唑或壮丰安进行化控防倒。
及早防治病虫害
春季由于气温逐步升高,小麦病虫害开始发生,应密切注意,提早防治,春季重点防治小麦全蚀病、麦蜘蛛、吸浆虫;小麦抽穗后及时选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治小麦蚜虫和小麦白粉病。
防治小麦全蚀病:用12.5%禾果利30-40克/亩或15%粉锈宁200克,兑水200公斤沿垄喷茎基部。
防治麦蜘蛛:可每亩用40%乐果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
防治小麦吸浆虫:蛹期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施药后立即浇水,成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雾;白粉病每亩用20%粉锈宁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蚜虫每亩用10%的吡虫啉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