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起抗药性。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导致了病虫害的抗药性的产生,使化学农药效力大大下降,从而不得不提高单位面积的施药次数,提高了防治费用。
2、引起灾害再猖厥和次要灾害的大发生。如经常大面积施药防治国槐尺蠖的地区,除了增强国槐尺蠖的生活力和抗药性性外,由于杀伤了大量天敌,反而引起了国槐尺蠖频繁猖厥,同时又可引起其它次要害虫的猖厥。
3、污染环境,产生残害问题。农药不仅可直接污染环境,或通过沟渠、河流、湖海而散播,或经生物界的食物链的关系,逐步浓缩构成对生态系的影响,而且农产品中残毒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4、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天敌是生态系的重要成员,往往一种天敌能食多种害虫,因此抑制着许多次要害虫使之不易造成经济损失。而不合理的化学防治,特别是全部施药防治,必然导致天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对症下药。在防治病虫害选用的农药种类和剂型时,应选用即能取得防治效果,又没有副作用的农药。用药前,必须了解药剂的性能和防治对象,做到对症下药。
2、适时施药。要掌握防治病虫的关键时期,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确切了解病虫发生发展的动态,抓住薄弱环节,做到治早治小。如一般害虫在幼虫时抗药性弱,而且刚从卵里孵化出来,往往有群集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用药防治。
3、合理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无论那一种农药,施药浓度或用药量都要适当。用药量过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植物易产生药害,药量太小,无效果,造成人力物力上浪费。我们在调查和测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发生发展情况,决定施药次数,决不能不管病虫情况,随意施药。
4、交互用药。长期施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经常轮换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药,是防治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5、合理混用农药,各种农药各有其优缺点,混合使用可以互补缺点,发挥所长,起到增效或兼治两种以上病虫害。但是,混用并不是所有的农药都适宜,更不是种类越多越好,混用不当,会产生分解、沉淀、油水分离不正常现象。
一般混用原则:同类农药可混用,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可与有机农药混用。不宜混用的农药,如遇酸碱易分解的农药,混用后易起化学的反应而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
上一篇: 野鸡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下一篇: .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