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喷三防”是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指在小麦生长中后期,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实现增粒增重的效果,确保小麦丰产增收。
采取以下应用方法:
(一)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的防治 “一喷三防”喷施时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主要农药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等,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主要有氰烯菌酯、烯肟·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多·酮(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剂)等兑水均匀喷雾防治。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10%扬花)第一次喷药,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在第一次喷药5~7天后,第二次用药;防治纹枯病的主要农药有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当田间病株率达10%时,兑水于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重病田隔7~10天再用药防治1次。多菌灵和三唑酮混用可以防治包括赤霉、白粉、锈病和纹枯病等多种病害。 (二)小麦生长中后期虫害的防治 小麦生长中后期的害虫主要有蚜虫、吸浆虫等。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氧化乐果等农药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吸浆虫成虫可用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等农药。小麦抽穗期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高峰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穗期10网复次超过10头成虫,或拨开麦拢一眼看见2~3头成虫飞翔,或黄色粘板每10块上粘有2头成虫时,需要立刻进行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
(三)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预防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植株蒸腾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高温还可使籽粒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增加,积累减少,造成粒重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受干热风危害的频率较高,其它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出现。预防小麦干热风主要是喷施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速效叶面肥。有试验表明,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向植株各喷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粘性,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同时,可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粒重。
上一篇: 牛一日反刍几次?
下一篇: 怎样确定猕猴桃的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