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适温为28~30℃,湿度在85%以上发病快,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过密,定植过迟,偏氮,重茬,长果形品种发病重。
棉花疫病发病主要在7、8月间。病斑先从棉铃基部或从铃缝开始出现,青褐色至青黑色,水浸状,起初病斑表面光亮,健部与病害界限清晰,逐渐向全铃扩展后,病斑变成中间青黑色,边缘青褐色,健部与病部界限变和模糊不清。单独疫病为害的棉铃,发病后期在铃壳表面产生一层霉状物。但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有大量红腐病菌伴随发生,导致原来疫病的症状被掩盖。
(1)多雨年份发病重,棉花密度大、光照偏少、田间湿度大时,易造成病菌的大量繁殖传播,铃病加重。
(2)栽培管理不当。棉田内沟、渠不配套,排水不良;
(3)氮肥施用量过多,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整枝不及时,棉田郁蔽,晚发徒长,均易发生烂铃。
(4)虫害防治不及时。特别是棉铃虫为害青铃严重,形成大量蛀孔,使病菌有机可乘,侵染棉铃发病
上一篇: r红薯入窖后如何科学管理?
下一篇: 母猪临产前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