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仔猪水肿病的主要防控措施? 兽医兽药

仔猪水肿病的主要防控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加强饲养管理,彻底搞好猪舍消毒及环境清洁卫生,使用统牌消毒剂进行全场大消毒,每日一次,连用三天;每天及时清除粪便,不留有污水、积粪,保持地面干燥,保证猪舍适宜的温度以及通风透光。

2、饲喂优质乳猪料,使用黄金组合(万特肺灵+新附优特乐+并可清)进行保健和治疗,换保育料时缓慢过渡;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绿益态(维生素+氨基酸+活菌)减少断奶应激。

3、细心观察,发现可疑病猪,立即隔离治疗。采取抗菌消肿、利尿解毒等措施,采用赛福来(第四代头孢-头孢喹肟)、亚硒酸钠维E分别肌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三天。

1.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清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液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0.5%的高锰酸钾或1:600的百毒杀喷洒消毒。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隔2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的环境致病菌。
2.在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2ml,以增强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在饲料中添加0.2%的金霉素饲喂。仔猪断奶前后皮下注射K88和K99基因工程苗1/3头份,可明显降低腹泻和水肿的发病率。
3.仔猪生后哺乳之前,给仔猪口服0.1%高锰酸钾2—3ml,隔5天再喂一次。在仔猪3—4日龄肌注牲血素1ml、0.1亚硒酸钠2ml,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3—5日龄饮用淡盐水,7日龄后补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促进器官的发育,适量增加粗料。
4.仔猪35—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前1—5天逐渐减少喂乳次数,严禁突然断奶。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3周龄内蛋白质不能高于19%,饲料应多样化,保持饲料新鲜洁净。断奶初期补饲要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断奶后限喂一周青饲料,逐渐增加精饲料。
5.断奶后一个月内,每100公斤饮水或饲料中加入1—2公斤食醋或柠檬酸,以提高胃内酸度。并定期给予金霉素、土霉素、亚哂酸钠、喹乙醇、维生素等药物。

预防措施:
1.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合理的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的繁殖能力,加快仔猪的生长。但早期断奶对仔猪来说是一种应激,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母子分离的心理应激:二是仔猪从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环境应激;三是仔猪营养从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应激。为此,则应在断奶前及早开始补料来过度适应,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2.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因此,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应高于15%。
3.补铁
仔猪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继发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导致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为此,仔猪应在3日龄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钻针、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
4.用护仔康1号进行保健
在饲料中添加2%护仔康1号,使用15天,能有效减少大肠杆菌导致的腹泻及水肿病;如以前喂仔猪颗粒料,可用90%仔猪颗粒料+8%麦麸或玉米粉+2%护仔康1号,饲喂15天。

5.疫苗预防
14-18日龄仔猪注射者水肿病的多价灭活疫苗,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6. 断奶前后驱虫
在仔猪断奶前后使用各种驱虫剂驱虫,可以避免寄生虫侵蚀肠粘膜,防止大肠杆菌侵人破损肠粘膜,从而可减少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发生。
7. 消灭传染源
隔离病猪,搞好猪舍卫生,每天清理粪尿,定期严格消毒,圈舍内不积尿,不存污水,安装自动饮水器等都有利于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治疗措施:
仔猪水肿病难治,但不是不可治,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20%葡萄糖注射液2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30万IU地塞米松注射液1mg维生素C注射液2ml,一次静脉推注,连用1-2次。
2.安钠咖注射液1-2ml,一次皮下注射,视情况可第二日再注射1次。
3.呋喃苯胺酸注射液1-2ml,一次肌肉注射,可于第二日酌情再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