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那些方面入手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办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可以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他们可以免费看病,还可以拿到养老金。
(1)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的核心内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课程以及培训方式进行改造,逐步建立成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先进的培训模式、理念,要根据农民的特点和生产特点,既接地气又灵通多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能注重数量,而要在质量上取得突破,着重从生产型、创业型和服务型三类人才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以家庭农场为生产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意识和辐射能带动能力,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的职业农民;二是以返乡农民工为创业代表,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管理能力,领办和创办农业生产化经营企业的新型职业那你;三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区域经理人为服务型代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决策能力,掌握一定产业化经营和市场营销技能,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
(2)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民培训项目的支持,但是由于农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不同,从业范围广泛,长时间集中学习十分困难,仅在教室里又很难学到生产实用技术,加上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品种多、技术高、周期长、环境要求千差万别等原因,决定了农民职业教育必须覆盖面广、专业门类多、技术含量高、教学内容丰富且要通俗易懂、随时随地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因此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应运而生;建设以合作社为平台的培训主体,就是以合作社为依托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资源共享构建群体优势,共同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最终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实现:农厂对接、农超对接、农政对接,即农场和生产、收购厂家的直接接触,农产品和超市的直接接触,农民和政府的直接接触。
上一篇: 水黄连的主要价值如何?
下一篇: 玉米螟有什么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