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细菌性褐斑病 细菌性褐斑病是金针菇的一个主要病害,对生产影响很大,有病子实体轻者斑点多、生长不好,不能制罐;重者,乃致整丛子实体变黑腐烂,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鲜菇的产量和质量。症状:病斑褐色,可发生在菌盖和菌炳上,菌盖上的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也不有规划形,多数病斑发生在菌盖边缘。病斑外圈色较深,呈黑褐色,潮湿时,中央灰白色,有乳白色的粘液;气候干燥,中央部分稍凹陷。菌柄上的病斑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发展连成一片,使菌柄全部变黑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最后整朵菇变黑褐色,以至腐烂。发生:该病害发病的内因是品种间的抗病性,外因是高温高湿。(温度18℃以上,相对湿度高于95%),病菌春末多由机械损伤或虫咬损中侵入。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调控菇房(棚)温湿度。3、及时防治害虫。4、药剂防治(1)发病初期,用漂白粉或土霉素兑水喷雾,稀释倍数视产品有效含量而定。一般是使稀释液含有效氯0.03—0.05%。(2)、用浓度为40—50ppm的链霉素或百消斑溶液喷霉,可抑制病原细菌的扩展。
上一篇: 洋葱如何贮藏?
下一篇: 番茄春季露地栽培定植后怎样进行中耕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