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绦虫病怎么防治?用那类驱虫药效果较好?
羊绦虫病是羊的重要寄生虫病,目前有发生趋重的态势。该病是由主要寄生于羊小肠内的莫尼茨绦虫、曲子官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等数种绦虫引起的,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一、羊绦虫病的生活史位于羊肠道内的羊绦虫成熟节片及虫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后,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在其体内一个月左右发育为具有感染力的似囊尾蚴,羊吞食这样的地螨,似囊尾蚴即在宿主羊肠道内翻出头节,吸附在肠粘膜上发育成成虫,便以机械作用、毒素作用和夺取营养而使羊致病。
二、主要症状感染绦虫的病羊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不振、虚弱、发育迟滞,严重时病羊下痢,粪便中混有成熟绦虫节片,病羊迅速消瘦、贫血,有时出现痉挛或回旋运动或头部后仰的神经症状,有的病羊因虫体成团引起肠阻塞产生腹痛甚至肠破裂,因腹膜炎而死亡。病末期,常因衰弱而卧地不起,多将头折向后方,经常作咀嚼运动,口周围有许多泡沫,最后死亡。
防治(1)采取圈养的饲养方式,以免羊吞食地螨而感染;(2)避免在低湿地放牧,尽可能地避免在清晨、黄昏和雨天放牧,以减少感染;(3)定期驱虫,舍饲改放牧前对羊群驱虫,放牧一个月内两次驱虫,一个月后三次驱虫。丙硫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氯硝柳胺(驱绦灵)100毫克/千克体重;硫双二氯酚75- 150毫克/千克体重;(4)驱虫后的羊粪便要及时集中堆积发酵或沤肥,至少2-3个月才能杀灭虫卵;(5)经过驱虫的羊群,不要到原地放牧,及时地转移到清净的安全牧场,可有效地预防绦虫病的发生。
(1)采取圈养的饲养方式,以免羊吞食地螨而感染;
(2)避免在低湿地放牧,尽可能地避免在清晨、黄昏和雨天放牧,以减少感染;
(3)定期驱虫,舍饲改放牧前对羊群驱虫,放牧一个月内两次驱虫,一个月后三次驱虫。丙硫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氯硝柳胺(驱绦灵)100毫克/千克体重;硫双 二氯酚75-150毫克/千克体重;
(4)驱虫后的羊粪便要及时集中堆积发酵或沤肥,至少2-3个月才能杀灭虫卵
(5)经过驱虫的羊群,不要到原地放牧,及时地转移到清净的安全牧场,可有效地预防绦虫病的发生。
用丙硫咪唑根据说明书一个月一次。
①预防:a、在流行区对羊群进行成虫期前驱虫,即在羊开始放牧30天后进行第1次驱虫,以10-15天进行第2次驱虫,可防止牧场污染。b、避免在雨后,清晨或傍晚放牧,以减少羊只食入地螨的机会。c、最好实行牛、羊与马属动物轮牧的措施。
②治疗:a、1%硫酸铜溶液:羊1-3月龄15-30毫升,3-6月龄30-40毫升,6-9月龄45-80毫升,成年绵羊80-100毫升,成年山羊不超过60毫升,现配现用,灌药前一天停止饮水;b、氯硝柳胺(驱绦灵):按每千克体重50-75毫克,羔羊每只最低剂量1克,1次灌服;c、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100毫克,1次灌服;d、羟溴柳胺:按每千克体重65毫克,1次灌服;e、吡喹酮:羔羊按每千克体重75毫克,1次灌服。
深部肌肉猪舍吡喹酮
上一篇: 怎样防治豇豆叶斑病?
下一篇: 无公害茄子的质量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