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条件:
1、油菜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10-3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生产上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油菜早春遭受冻害,抗病力减弱,容易发病。3-4月间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病往往较重。尤其是在油菜谢花盛期,如遇高温多雨天气,发生严重。
2、连作田菌核残留量多,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中耕培土等工作不及时做好,就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
3、排水不良,种植过密,施氮肥不,油菜生长过旺、倒伏等情况下,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大,也有利于病菌繁殖、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发病重。
降雨、湿度、温度、日照、风速等都与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关,其中尤以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最大。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分析,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如果油菜开花期平均旬降雨量在50mm以上时发病严重,30mm以下时发病轻,10mm以下时病害极少发生。在病害发生期内,大气相对湿度超过85%时危害严重,超过80%时病害发展较快,低于75%时发生较轻,低于60%时则很难发病。
上一篇: 犁在使用中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下一篇: 鲤鱼疱疹怎样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