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草地螟发生时的危害及防治? 其他

草地螟发生时的危害及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草地螟的危害特点:草地螟初孵化1龄幼虫即开始危害,2——3龄进入危害盛期,3龄以上进入暴食期。大量的幼虫可迅速吃光作物、牧草,然后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是一扫而光寸草不留。高龄幼虫危害具隐蔽性,可在叶子背面和心叶里吐丝结成厚厚的丝网,并潜在网内危害。丝网可以遮挡农药和寄生天敌的侵害,给防治带来困难。

  防治方法

  在防治策略上,以防治幼虫为主,结合除草灭卵;重点防治低龄幼虫,但不能忽视老龄幼虫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实行系统监测,逐级呈报统防统治。全民参战,做到上下联动,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技术、统一时间,集中歼灭。

  1、诱捕成虫:在成虫的发生期,蛾量很多,可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或黑光灯诱杀螟蛾。在产卵盛期前,可在田间拉网捕蛾或人工扑杀成虫,以减少田间卵和幼虫数量。

  2、除草灭卵:在成虫产卵后尚未孵化前,铲除农田周围的杂草,可消灭一部分卵,并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对减轻危害有一定作用。

  3、药剂杀虫:化学防治是防治草地螟的最有效方法,应以田间防治一代幼虫为主,同时注意以后各代幼虫的防治。田间喷药应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大部分幼虫处在3龄期前),可选用高效、低毒、击倒速度快的农药,如速克毙、灭克毙、快克等,每隔5天打一次,连续三次,或将药粉装于砂布袋中,用小棍振落药粉,只要药粉附着虫体或叶面上,即可杀死幼虫。

4、挖沟、设置隔离药带:在未受害田或未达到防治指标地块周边挖沟,沟上口宽30p,下宽20p,沟深40p,中间立一道高60p塑料地膜,纵向每隔约10米用木棍加固;或在地块周边设置4——5p宽的药带,以阻止地块外的幼虫迁入危害。在某些龄期较大的幼虫集中危害地块,当药剂防治效果不好时,也可在该田块四周挖沟或设置药带封锁,防止扩散危害。

草地螟是突发性害虫,以幼虫为害叶片,使叶脉呈网状,植株枯白,以至造成作物枯死甚至绝产。草地螟寄主多,喜食甜菜、大豆、向日葵,对玉米高粱、麻类、瓜类等为害也很重。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田埂和路边杂草,特别是灰菜、苋菜、刺菜和猪毛菜等,尽力做到除掉深埋,以利集中灭卵减少虫源,也能消灭部分幼虫。大发生时,进行挖沟阻隔,以防幼虫转田为害。
药剂防治幼虫,用80%敌敌畏乳油常规喷雾每亩用药50公斤左右,高粱上不能用敌敌畏,以免发生药害。还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用60毫升进行超低量喷雾或加水稀释3000--4000倍液进行常规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