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吃了发霉的玉米为什么会中毒?怎样贮藏好玉米籽粒?
由于发霉的玉米中含有镰刀菌毒素,猪大量食用后则会引起中毒。
猪食用发霉玉米后发生中毒,轻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低头躬腰,行走不稳,眼结膜发白或呈黄色,粪便先少后干,时而带血,尿先浑浊而后变黄。急性重者,还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不安,跳栏或头撞墙壁;或表现沉郁,两耳下垂,后躯软弱无力,卧地不起等。大猪中毒多呈慢性,小猪中毒多呈急性,重的几天内死亡。因此,不宜用发霉的玉米喂猪。
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等。
一、贮藏经验
玉米种含水降到12.5%,可贮藏0.5年~1.5年,种子的生活力可达99%以上,发芽率97%~98%,降低种子水分最有效的措施是通风。通风可分两种:
1.自然通风根据仓内外温、湿度,合理的启闭门窗,利用空气对流通风,其效果取决于内外温差、风速、堆装方式、堆垛大小、种子的孔隙度等等。当外温、外湿低于仓内,风速大,堆垛小,孔隙度大时通风效果好,否则效果差。自然通风只要有温差和风速就会空气流通,为此,必须选择合理的通风时间。通风前测定仓内外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当仓外的温、湿度均低于仓内时,可通风;仓外的温、湿度一项与仓内相同,另一项低于仓内时也可以通风;仓外温度低于仓内,而相对湿度略高于仓内时,通过空气进入仓内后相对湿度明显低于原来仓内的湿度,可通风。
2.机械通风将外界干冷空气吹入种堆或将种堆内的湿热空气吸出。机械通风,一种是压入式(吹风),把风机的出风口和风管相连,使外界冷空气压入种堆,种堆内的湿热空气由种面散发;另一种是吸出式,把风机的通风口和风管相连,将种堆内湿热空气从风管内吸出,达到温、湿度适宜。
二、贮藏方法
1.粒藏法即脱粒玉米入仓贮藏。此法仓容利用率高,如仓库密闭性能好,种子处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可以较长期贮藏而不影响生活力。粒藏法的要点是:降低种子水分干燥贮藏,严控种子入库水分,入库后严防种子吸湿回潮,在一般仓库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13%;低温密闭,含水量降至安全标准以内的玉米种子,选择冷天入仓或冷天通风降温等办法,降温后堆面盖席或麻袋,再覆盖干净无虫的大豆秆、麦糠、干沙、棉毯等压盖密闭贮藏,可使种子长期的处于低温状态,减少虫霉的危害;通风贮藏,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干旱,雨水少,有的地方采用围囤露天散装贮藏,仍然利用通风降低种子水分,降水后再入仓贮藏。但必须要注意防止种子冻害。
2.穗藏法一般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其优点是:新收获的玉米果穗,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以继续运送到子粒内,使种子达到充分成熟,且可在穗上继续进行后熟;穗与穗间孔隙度大,便于空气流通,堆内湿气较易散发,高水分玉米经过一个冬季自然通气,可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以内,至来年春季即可脱粒,再进行密闭贮藏;子粒在穗轴上着粒紧密处有坚韧果皮,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除果穗两端的少量子粒可发霉或被虫蛀蚀外,中间部分种子生活力不受影响,所以生产上常采用这种部分种子作播种材料。
霉玉米中毒以损害肝脏功能为主,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则发生黄疸,治则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为佳;
症状表现:
猪群常在采食了发霉的饲料后3~15天出现病状。一般体温正常,食欲减少或厌食,运动失调,有的狂躁不安转圈,一眼或双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嘴唇麻痹下垂,舌露口外,呈间歇性下痢且粪带血色,同时有贫血、黄疸、呼吸困难等症状。本病多呈慢性经过。
由于发霉的玉米中含有镰刀菌毒素,猪大量食用后则会引起中毒。猪食用发霉玉米后发生中毒,轻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低头躬腰,行走不稳,眼结膜发白或呈黄色,粪便先少后干,时而带血,尿先浑浊而后变黄。急性重者,还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不安,跳栏或头撞墙壁;或表现沉郁,两耳下垂,后躯软弱无力,卧地不起等。大猪中毒多呈慢性,小猪中毒多呈急性,重的几天内死亡。因此,不宜用发霉的玉米喂猪。
玉米的籽粒贮藏,要做好干燥防潮、清除杂质、防霉防虫三项工作。
①干燥防潮
据试验,玉米籽粒的水分在13以下,温度不超过28℃,只要做好防潮工作,一般都可安全贮藏。因此,玉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并抓紧时间将其充分晒干,然后进行脱粒。
②清除杂质
杂质也是影响玉米贮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含杂质多的玉米容易发生霉变和虫害。因此,玉米在入仓前要结合过风过筛,清除玉米中的杂质。
③防霉防虫
玉米在贮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春暖前对玉米实行趁冷压盖密闭贮藏,对防止蛾类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若对玉米进行冬季冷冻和春晒过筛相结合处理,防虫效果更好。
上一篇: 秋葡萄幼果期怎样防治蓟马?
下一篇: 养殖母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