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开花期干旱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在浇过拔节水的基础上,根据麦田墒情在开花至灌浆期浇一次水,即可满足小麦后期生长的要求。但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2.喷施叶面肥。小麦生长后期叶面追肥,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籽粒品质,提高容重,延长面团稳定时间。因此,可在灌浆初期喷1%~3%的尿素溶液(加上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更好),或0.2%的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粮食专用)溶液,每亩喷50~60千克。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为了简化操作,可与其他田管措施结合进行。如每亩用40%多菌灵乳剂50~80毫升、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50克,兑水50公斤配成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可起到同时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等“一喷三防”效果。
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有麦蚜、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毫升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8~10克喷雾防治;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喷雾防治;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
喷施叶面肥、防治好麦蚜、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上一篇: 小麦白杆病的发病部位是哪里?
下一篇: 夹竹桃怎样整形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