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中华鳖的生态养殖技术有哪些? 其他水产

中华鳖的生态养殖技术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养殖设施建设

  生态养殖以土池为主,最好进行分类建池,一般按照投资规模和面积,建成亲鳖池、成鳖池、幼鳖池和稚鳖池4类养殖池。鳖具有喜阳、喜静、喜洁和怕风、怕惊、怕脏的特点,而且其相互间好斗性强,又胆小贪食,攀爬本领比较强。因此,在鳖池选择上,要求将其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土质较佳、池底平坦、水源充裕且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同时还要求该地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面积为5 000~5 500 m2,平均水深达到1.5 m,池底淤泥厚度小于25 cm.为防逃防偷,要求鳖池处于封闭状态,池与池之间不串水,进出水严格分开,特别是在进出水口要做好防逃工作,以50 cm高的水泥板作为防逃墙,将其设置在池塘四周离岸1.5 m处。无论是哪一种鳖池,都要求为鳖提供足够的晒背场和投饵场。合理设置投料台,一般参照池塘面积和鳖数量进行设置,1 hm2水面至少设置45个,材料以规格为50 cm×150 cm的石棉瓦为主,使其1/2在水面上,1/2在水面下,可以参照养殖期间水位的高低进行适当地调整。合理设置晒背栖息台,面积以5 m2左右为宜,数量控制在每个池塘4个,一般为圆弧形的浮式晒背栖息台,材料为竹帘,使其2/3在水面上,1/3在水面下。同时配备增氧机1台,规格为3 kW叶轮式。

  2放养前准备

  1月中旬晒塘,以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将池塘中过量的淤泥清除,控制池底淤泥厚度在50 cm左右即可。为彻底改善池塘的底质,应配合多次进排水法进行晒池消毒,即充分曝晒养殖池塘15 d左右,进水50 cm深,于3 d后排出,经曝晒后再次进水,如此连续重复进行3次。3月中旬对池塘中各类病原体和有害生物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生石灰1 500 kg/hm2化浆后全池泼洒。为满足套养品种如青虾等对浮游生物饵料的需求,在消毒7 d后,进水至50 cm深,可以施用腐熟发酵有机肥2 250 kg/hm2,以利于培养水质。合理种植水草,一般总面积不超过池塘养殖水面积的1/3.可在施肥3 d后,将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移植在池塘沿岸的四周,并用草绳或网绳在水体中央圈1个水花生生长带。4月10日前投放活螺狮等贝类2 250 kg/hm2,为鳖提供饵料来源。但水草和螺蛳投放前需经5~10 mg/L漂白粉或100 mg/L高锰酸钾消毒后再入池[3-4].

  3苗种放养

  苗种一般有2个来源:一是自繁自育的苗种。中华鳖生态养殖一般是以自繁自育的种苗为主,要求苗种规格一致、活力强、个体健康、没有损伤、没有寄生虫附着。在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使用3%食盐水浸泡5 min,然后再下池。二是外购种苗,要求选择近期培育的体质健壮、外表没有伤口、规格一致而且没有病史的种苗,这样有利于降低运输途中机械损伤和病源传播扩散的风险;同时,如果是越冬前购进的稚鳖,要求其规格超过5 g/只,尤其是从外引进的稚鳖最好选择当年的头批苗或第2批苗,因为在越冬前其仍有一段时间可以摄食生长,一般规格超过10 g/只,越冬成活率超过95%;如果引进的稚鳖规格小于5 g/只,其进入越冬期的时间比较短,导致其越冬成活率低。另外,外购幼鳖养成商品鳖最好引进池塘自然养殖的无病无伤的幼鳖,避免引进温室养成的幼鳖。如果引进的是温室养成的幼鳖,则必须注意购进时间,一般要求池塘水温稳定,且不低于25 ℃,生产上引进时间为6月中旬以后;否则若转入池塘时间过早,易因环境差异大,诱发各种鳖病。放养鳖种时,将其直接放在池塘的岸边,待其自行爬入水中。放养其他套养的苗种时,将其在池塘的上风位置缓缓倒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