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日光温室建造有哪些施工技术? 其他

日光温室建造有哪些施工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墙体施工施工前,先将表层30厘米耕层土壤移出,在墙体砌筑完成后回填,以利于温室作物种植。墙体应连续分层砌筑,无明显接缝,夯实程度一致;墙内外留50厘米空地不取土,保护墙体。

  2.后屋面施工

  (1)底座埋设底座下用三合土夯实。立柱底座在同一水平面上,骨架底座在同一水平面上。

  立柱底座水平放置,中心距后墙1米,东西向每1.8米一块。

  主骨架底座中心距后墙内侧8米,每3.6米一块。

  檩条底座放置在后墙中,间距1.8米,檩条下端顶在底座的小坑内,仰角按照参数表规定,檩条底座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用混凝土预制件作立柱和檩条时下面放置垫石。(2)立柱和后屋面安装立柱下端焊结在底座预埋钢筋上,上端与横梁焊结在一起。横梁与檩条在距檩条顶端0.95米处焊接。

  檩条下端顶在檩条底座上,中部与横梁焊结,顶部与横向角铁焊接。焊接结束后,用砂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处理好焊接点,涂两遍防锈漆。

  用混凝土预制件做立柱和檩条,立柱下端埋深0.48米,下面用三合土夯实并加垫石或底座。立柱上端顶在檩条中部距顶部0.95米处,并用3毫米铁丝通过预留孔穿孔固定。檩条顶端通过预埋钢筋与横向角铁焊结。(3)安装纵向铁丝先在两侧山墙顶部顺墙放置两根直径10厘米以上,长2米的衬墙圆木。后屋面檩条上每隔20厘米拉一根2.8毫米镀锌铁丝,最顶端拉双股,用铁钉固定在衬墙圆木上,两端固定在山墙外侧地锚的预留铁丝环上。镀锌铁丝与檩条用2.0毫米铁丝固定。(4)后屋面填充覆盖在铁丝上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厚度0.1毫米以上,宽6米左右,膜上铺15厘米厚的玉米秆,再填充麦草等秸秆。填满后将薄膜折转包住整个填充料,上面覆土踏实,土厚20厘米,土层上再覆盖一层5厘米厚草泥。后屋面外表面应做成前高后低约10°~15°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在甘肃省渭河流域、泾河流域、徽成盆地和高寒阴湿区的日光温室后屋面表面应覆盖旧棚膜或防水材料。后屋面每隔5米安装DN50PVC排水管,排水管应延伸出墙体20厘米,以避免冲刷后墙。

  3.前屋面施工

  (1)主骨架制作按标准图等高线加工骨架,用弯管机加工主骨架,要求弯管要均匀一致。在地面先按剖面图的等高线放样,然后在放样图上焊结加工骨架。(2)骨架安装主骨架前端与前底座焊接,顶端和角铁焊接,将整个温室骨架全部连接在一起,增加温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焊接的骨架应在同一平面上,不能高低错落。

  焊接结束后,用砂纸除去金属材料表面铁锈,涂两遍防锈漆做防锈。(3)安装纵拉铁丝先在两侧山墙顶部放置直径10厘米以上衬墙圆木。骨架上东西向每隔40厘米拉一道2.8毫米镀锌铁丝,出墙处用铁钉固定在衬墙圆木上,两端固定在山墙外侧地锚上的预留铁丝环上。纵拉铁丝与骨架连接处用2毫米镀锌铁丝固定。(4)固定撑膜竹竿前屋面每隔0.6米设一道撑膜竹竿,上下用两根竹竿对接固定于2.8毫米横拉钢丝上。竹竿下端插入土中,上端可顶在角铁上。主骨架两侧也应加小竹竿,避免棚膜与钢管直接接触发生“背板”效应。竹竿与铁丝的连接处用布带或1毫米铁丝固定,使整个棚面连接为整体,形成承载力大、弹性好、遮光少的整体网状结构。

  4.通风窗设置采用扒缝或卷膜器通风,顶通风窗宽度1~1.5米,底通风窗宽度0.6~1米,长度和温室等长。通风口安装40目防虫网。温室长度60米以内时,卷膜器卷轴采用DN15镀锌钢管,壁厚2.75毫米,温室长60米以上时,卷膜器卷轴采用DN20镀锌钢管,壁厚2.8毫米。

  5.防寒沟施工在距温室前沿10厘米处挖宽20厘米,深50厘米的防寒沟,沟挖好后直接埋入厚8厘米,宽50厘米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防寒沟隔热材料。也可在距温室前沿10厘米处挖宽40厘米,深50厘米的防寒沟,沟挖好后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填充麦草或秸秆,将填充物用塑料薄膜包严,压土,以免进水。防寒沟上面留有10厘米土台。

  6.蓄水池施工水池为地下式,边沿高出地平20厘米,建在温室内靠近水源一侧,距山墙50厘米。水池长5米、宽2米、深2.5米、容积25立方米,中间用12砖墙或10厘米混凝土隔墙隔开,隔墙底部距池底15厘米处留一直径5~8厘米的过水孔。

  统一经营日光温室群可集中供水,即单独用一座温室用于蓄水供水。

  7.缓冲间施工缓冲间建造于日光温室出入门的外侧,温室出入门与缓冲间门的方向要错开,以免寒风直接吹入温室。缓冲间为土木结构,长2.5~3米,宽2~3米,高2.5米左右,一般南侧开门,与外界相通。温室出入门应设置在山墙上,宽0.8~1米,高1.6~1.9米,与温室内走道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