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双苞菇室外栽培堆草后管理方法? 其他经作

双苞菇室外栽培堆草后管理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四、进棚
根据大棚的面积确定菇床,床宽1—1.5米,床与床之间留有30厘米的人行道,便于管理。做好床土向床面及人行道浇透水一次。密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15—20克的硫磺,分4—6点点燃,熏蒸消毒,密闭24小时后通风24小时。
料进棚前,用草帘将整个栽培棚盖好,向床面及人行道撒入少许生石灰。向四周墙壁、顶棚、床面、人行道喷施500倍液的敌敌畏。调料的PH值为9,然后铺料。
铺料的厚度为23厘米(以边计)中间高干边缘2-3厘米,将温度计分四点斜插入料的1/2处。
铺好料后,将人行道清理干净,把所有工具放入室内杀菌,其方法是每百平方米用40%的甲醛1000毫升、高锰酸钾500克,分2—3点消毒,关闭门窗24小时后通风直至无甲醛味。
五、播种
将温度计从料中拔出观察温度,料温在29℃以下即可播种,播种时应选择晴天的上午9点之前,下午3点以后。播种量每平方米一瓶,有条件的地方可播15瓶。播种的方法是先将菌种瓶及用具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擦干,打碎菌种瓶,用手轻轻掰碎。先取菌种的一半,撒于料面上,然后用手轻轻摇动料面,使菌种落于料面上2—3厘米处。将剩余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平。最后用报纸覆盖料面,保持报纸湿润状态。室内的温度不超过29℃,3天内不放风。
六、菌丝管理及覆土
3天后菌种萌发正常即可通风。7天后可逐步加大放风量,当气温高于25℃时采用早晚放风,低时采用中午放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为60—75%之间。经过15—20分菌丝长到料的2/3时开始覆土。
取地表15厘米以下土,取出晒干,打碎大土坷垃、过筛,土粒的粗细与黄豆粒大小相同。每百平方米需备土2.5立方米。用1%的石灰水调湿,以手握成困落地就散为标准。在覆土前2—3天揭去报纸,如果料面过干可用PH值等于7.5的石灰水喷湿,要少喷勤喷,整个过程需2—3天。喷湿后用铁耙将料面整平,利于菌丝的配土。覆土的厚度为2.5—3厘米,覆土后一周内不需喷水,加强通风换气量,以促进菌丝的爬土,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湿度控制在60-7%之间,如果过干,可向人行道内浇少量水。经15—20天的管理,菌丝伸展到土层2/3时,开始喷结菇水,早晚各一次,要少喷勤喷,整个过程需2-3天。可将整个土层打透。
出菇管理与采收同其它品种。

堆草后由于稻草本身发酵产生热量,第二天温度便上升,4-5天后中心温度可达55-60℃或更高,菇床表面温度也有30-40℃。这样的温度范围最适合草菇菌丝体发育蔓延。以后堆温便下降,在降至42-32℃时便产生双苞菇。如果草堆温度上升慢,达不到50℃以上,便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如堆中水分不足或草堆不够紧实,就要进行踩踏浇水。如水分不足,则只踩不浇水。已出菇就不宜再踩了。
堆草后5-7天拆除临时草被,检查和调整好水分后盖3-5厘米厚的固定草被。以后晴天中午要淋水一次,以淋湿草被为度,促进菌丝体生长及出菇。出菇期间,晴天早晚各淋一次水,淋水量不宜过多,但要保持草被有适当的湿度。淋水的水温不可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