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诊治?

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诊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发病早,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不等,易反复,前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因多个内脏器官衰竭而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病鸡感染初期表现为精神不振,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张口呼吸、有罗音,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眼肿胀、流泪。发病中后期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病鸡精神沉郁,畏寒,闭眼呆立,易惊吓,缩颈垂尾,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常卧地不起,采食和饮水减少;多数病鸡排白色、白绿色、黄绿色稀粪,有的病鸡排绿色粪便,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和黏液,粪便沾污肛门周围羽毛。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颈部膨大。病鸡渐进性消瘦,生长速度和产蛋率下降,少量病鸡可发生跛行,最终衰竭死亡。耐过鸡大小、体重参差不齐,产蛋无高峰。
预防措施:
  感染该病的鸡群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较高,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损失惨重。同时,本病又没有特效性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加强预防。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换气,饲养密度要适宜注意选择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引进雏鸡苗,如果引进的鸡苗发生腺胃炎,尽量不要再从该种鸡场引进鸡苗;加强对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控制,消除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在10日龄—20日龄按每只0.3毫升—0.5毫升的剂量,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组织灭活苗;95日龄—110日龄按每只0.5毫升的剂量再注射1次,能很好地预防本病。
治疗措施:
  该病单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必须采取疫苗注射、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配合使用的综合性治疗措施。一般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治愈率越高。养殖户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法:
  发现症状后立即用鸡专用干扰素治疗,1次/天,连用2天—3天。同时用含腺胃型传支的新支二联油苗皮下注射,一般15天后不会再出现和发展,症状轻微的可以康复。
  用干扰素(2倍量)、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毫升)、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天,第3天开始用头孢类药物早晚两次饮水,连用3天,效果较好。
  用利巴韦林(纯粉:5克加水75升)、黄芪多糖(纯粉:5倍量)、强力霉素(纯粉:5克加水50千升)、西咪替丁混合饮水,每日3次,连用3天—5天;饲料中添加抗病毒中草药和复合维生素B,连用5天。采取以上方法治疗3天后,鸡群病情明显好转,症状得到控制。
  健胃散大剂量拌料;西咪替丁拌料,5日龄—10日龄100片2000只鸡,10日龄—20日龄100片1000只鸡,20日龄—50日龄100片500只鸡,连用3天,停2天后再用3天;黄芪多糖5倍量饮水,3天后饮水中再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3万单位,适当控水,在2小时内饮完,连用3天—5天。
  

答: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1、预防
(1)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鸡的饲料,特别注意鸡饲料中粗蛋白质、维生素的供应,并在鸡的饲料中有针对性地适量配制纤维素较高的饲料, 以保障鸡的饲料营养平衡。注重配制鸡饲料原料的品质,防范霉菌、毒素的隐性危害。
(2)搞好环境卫生,并加强对鸡舍和环境的卫生消毒,鸡群的饲养密度要适宜,注意鸡舍内通风换气,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应激因素。
(3)做好鸡群的预防接种,制定出符合当地养鸡疫病流行特点的免疫接种程序,并根据鸡群生长的不同阶段,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在鸡传染性腺胃炎的高发地区,可对全群鸡预防接种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 一般l0—20日龄的鸡,注射0-3—0.5ml/只。
2、 治疗
(1)克抗清每袋兑水125~150kg,供禽自由饮用。
(2)鸡清瘟解毒散,每袋1000g拌料200kg。
(3)盐酸西咪替丁与鸡清瘟解毒散混合拌料,4~5mg/kg体重,连用3—5d。
(4)胃康灵一代拌料150kg,头孢杆力克饮水,连用4d。
(5)迪严克(兑水100L)饮水+腺胃炎康(每袋500只鸡)拌料,对重症患鸡配合使用青霉素,5万IU/只饮水,连用5d。
(6)腺胃康,每瓶100g拌料10okg混饲,或者每瓶100g兑水300~600kg混饮,喂食1~2h后给药,早晚
各1次,连用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