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好最有效的是使用抗病虫品种
抗病虫品种既可单独栽培,也可以选用混系品种栽培。
二、优先采用农业措施与物理措施
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能减少病虫连续传染,例如通过水旱轮作能够减少大蒜白腐病,茄科与豆科轮作能减少许多土传病害。
2、植物驱虫。将具有刺激性气味驱避害虫的植物如葱蒜混种于其它蔬菜之中能驱避害虫,能减少病虫害。
3、生态防治。如高温杀菌、温汤浸种可以防治很多蔬菜由于种子带菌而产生的病害,如高温闷棚可防治黄瓜霜霉病等。
4、天敌治虫。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玉米螟、棉铃虫,利用青蛙防治蝶类、蛾类害虫。
5、黄(蓝)板诱杀。根据蚜虫、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的特性,在大棚中采用黄板,防治蚜虫、白粉虱效果好。蓝板 诱杀蓟马效果较好。
6、性诱剂诱杀。甘蓝类蔬菜小菜蛾危害十分严重,用性诱剂诱杀效果较好。
7、高新技术。利用大蒜、草莓、马铃薯的脱毒技术,有效地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提高产量。
8、植物治虫。利用大蒜、洋葱、丝瓜叶、番茄叶的浸出液制成农药,可防治蚜虫、红蜘蛛,利用苦参碱、臭椿、大葱叶的浸出液防治蚜虫、菜青虫、菜螟。 利用植物的气味驱除害虫。
9、人工捕杀。利用害虫的假死性、趋光性,采用黑光灯杀灭。地下害虫喜聚梧桐叶下,可堆放梧桐叶诱杀。
三、选择效果好的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生物农药对人、畜、自然天敌都没有毒或毒性极微。如BT乳油、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有益微生物增产菌等。BT生物杀虫剂,每亩用150-200毫升,7天喷一次,能有效地杀死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螟的1-2龄期幼虫。每亩用抗生素抗农120和武夷霉素500毫升喷雾。用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螨虫、斑潜蝇。用农用链霉素2500-3000倍液,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
四、选择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农梦特、优乐得、抑太保等,这类化学农药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使之不能脱皮增龄,其杀虫活性很高,对人畜毒性极低。
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农药残留完全消失之后采收上市,一般在采收前15-20天停止用药。这类农药一般正常使用不会引致中毒事故,比较安全。
要科学选择和合理使用农药
1、农药选择:①优先选择生物农药,生产中常用的生物杀虫杀螨剂: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茼蒿素,鱼 酮、苦参碱,藜芦碱等,杀菌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武夹菌素,农用链霉素等。②合理选用化学农药,限定使用的化学类杀虫杀螨剂有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乐斯本,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双甲咪,尼索朗,抑太保,灭幼脲,除虫脲等,限定使用的化学类杀菌剂:波尔多液,DT,可杀得,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锌,乙磷铝,甲霜录,磷酸三钠等。
2、农药使用:①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使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如杀虫剂中的胃毒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效。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对蚜虫则无效。甲霜灵对各种蔬菜霜霉病,早疫病, 疫病有效,对白粉虱无效。在防治大棚病虫害时,晴天可选用粉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等喷雾,阴天要选用烟熏剂,粉法剂喷洒或熏烟,不增加棚内湿度,对控制低湿高湿病害有明显效果。
②知期用药:根据病虫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如蔬菜播种或定植前,采取棚室施药消毒,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等措施。做好病虫害测报工作:掌握最佳防治期,如防治 汶夜蛾,需在幼虫3龄前用药防治效果好,等到虫龄偏大,防效就差。
③科学用药: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蔬菜生长前期 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④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数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蚜虫喜栖息在幼嫩叶子背面,喷药时要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时背面。
⑤合理混配药剂: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从保持原药有效或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混含农药要随混随用。
⑥不随意加大用药量和喷药次数: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和无公害蔬菜标准中规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用药量,用药次数,安全间隔期必须严格执行。蔬菜喷药后一定要农药降解到无残留时,方可采收上市。多次采摘的蔬菜,必须做到先采收后喷药。
1、农业防治:要采用定植前清除田间残枝败叶、杂草、病株残体,运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忌非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用,切忌重茬,用黑籽南瓜做砧术嫁接等措施防病虫。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用生物农药防病虫,2%武麦菌素水剂200倍液防治黄瓜炭疸病,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25千克/公顷叶面喷施可防治蚜虫、红蜘蛛。
3.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蚜和银灰色膜条避蚜防治蚜虫,设防虫网或遮阳网防虫,高温闷棚,棚内温度达42~45℃之间,持续1.5~2小时,防治黄瓜霜霉病,温汤浸种用50~55℃温水恒温中浸种20分钟可达种子消毒作用。
4.化学防治: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提早预防,要对症适时适量用药,化学药剂防治,视病情发生程度,在发病初期7~10天喷一次药,连防3~4次,同一农药品种不得连续使用3次,应交替使用,防治病害根据病菌种类不同,可选用相应的农药防治,选用72%克露、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等可湿性分剂,防治霜霉病、疫病、炭疸病等真菌类病害,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DT可湿性粉剂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等细菌病害;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防治病毒病。选用1.8%虫满克乳油,1.8%吡克啉可湿性粉剂,50%辛硫磷2.5%氯,氩、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虫害。
上一篇: 农药稀释简易计算公式
下一篇: 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