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线虫病在甘肃成县蔬菜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设施蔬菜发展较快的店村镇、城关镇、抛沙镇以及西汉水沿岸的大川等地,蔬菜根结线虫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可使蔬菜减产10%—15%,个别棚室的蔬菜减产幅度达40%以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原因及基本规律,并提出了相对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 危害特点
蔬菜根结线虫病主要发生在成县低海拔的川坝河谷及浅山丘陵蔬菜产区,且棚室蔬菜发病普通较重,沙壤土地块发病重于黏土地块,连作地发病尤为严重,而露地蔬菜及粮菜轮作区发病较轻。据相关资料,根结线虫是引起蔬菜侵染性病害的四大病原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真菌性病害。危害成县蔬菜的根结线虫种类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其次为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及爪哇根结线虫等。蔬菜被根结线虫为害后,表现为植株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并在幼根的根须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同时还能传播一些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被害植株地上部分矮小、生长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易早衰,甚至提早死亡。
根结线虫主要为害的蔬菜有茄果类、瓜类、豆类及白菜、芹菜、萝卜、胡萝卜、生菜、芫荽、菠菜、莴苣等20多种蔬菜,为害严重的是棚室黄瓜和番茄,个别棚室病株率高达40%以上。仅有葱、蒜、韭菜、辣椒、甘蓝、花椰菜等少数蔬菜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强的抗(耐)性。
2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2.1形态特征根结线虫雌雄异体。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雄成虫为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1.5 mmx0.03—0.04 mm。雌成虫梨形,多埋藏在寄主组织内,大小0.44—1.59 mmx0.26—0.81 mm。根结线虫繁殖力极强,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雌虫卵产于体外的胶质囊中,每头雌虫平均产卵300—800.粒,环境适宜时,雌虫产卵在1 000粒以上。
2.2 生活习性蔬菜根结线虫多分布在0—20 cm的土层内,特别是3—10 cm土层中线虫数量最多。一般沙壤土中线虫垂直分布深度要比黏土中的深5~10 cm。根结线虫通常以卵和2龄幼虫随植株残体留在土壤中或粪肥中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破卵而出的2龄幼虫从嫩根侵入植物根部繁殖为害。蔬菜根结线虫适宜的繁殖土壤温度为25—30℃,土壤湿度为40%—70%,通常在10℃以下停止活动,55℃时10分钟即致其死亡,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1年。
3 发生规律及原因
3.1发生规律成县地处徽成盆地中部,气候环境条件有利于根结线虫发生。一般从3月上旬至10月下旬,根结线虫可发生3~4代,而且其生活史随土壤温度、湿度及寄主不同有较大差异,在1周到数周之间。气温回暖后,于3月上旬前后首先在棚室蔬菜或棚室内育苗床幼苗上侵染为害,之后随移栽苗迁入定植区繁殖为害,并能重复侵染。棚室内蔬菜根结线虫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简易保护地危害高峰期在6月上旬,露地蔬菜发生较轻。每年10月下旬以后,根结线虫的卵或2龄幼虫常随老熟根瘤的破裂散入土壤或随残根在土壤内潜伏越冬。
3.2发生原因 成县蔬菜根结线虫近年发生并日趋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间套复种指数高,加之长期连作,致使土壤中病原基数大量增加,利于根结线虫繁殖。②以大中拱棚为主的设施大棚蔬菜快速发展,为根结线虫越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了根结线虫繁殖积累。③在育苗移栽过程中,由于苗床消毒不彻底,致使大量的带虫苗(土)不断在田间传播,从而加快了根结线虫在蔬菜产区之间的扩散。④不洁净的肥源、水源以及明渠灌溉也是根结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⑤防治技术不科学不合理,不能有效地控制根结线虫的危害。
4 防治对策
防治蔬菜根结线虫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加强源头治理,压低线虫密度,控制污染源,杜绝传播途径,才能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的危害。
4.1农业防治①蔬菜采收后,及时清除田间带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表土30 cm以上,可压低线虫密度。②选用无虫土育苗,剔除带虫苗或去掉根瘤,推广健身育苗。③利用夏季高温翻晒表土,或冬季耕作层灌水冻垡,也可抑制线虫发生。④实行合理轮作,将瓜果类、茄果类等易感蔬菜与抗(耐)根结线虫的蔬菜(葱、蒜、韭菜、辣椒、甘蓝、花椰菜等)或禾本科粮食作物进行2年以上的轮作,或间作套种。⑤选用无污染的肥源、水源,采用管道输水,杜绝病原线虫传播。⑥选用抗病虫砧木嫁接苗,预防线虫危害。
上一篇: 芝麻立枯病病原的属性如何?
下一篇: 虎舌红的虫害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