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特点
一是扩大行距,改传统小行距(15~20cm)密集条播为等行距(22~26cm)宽幅播种。由于宽幅播种籽粒分散均匀,扩大了小麦单株营养面积,有利于植株根系发达,苗蘖健壮,个体素质高,群体质量好,提高了植株的抗寒性、抗逆性。
二是扩大播幅,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cm)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缺点。
三是当前小麦生产多数以旋耕地为主,造成土壤耕层浅,表层疏松,容易造成小麦深播苗弱、失墒缺苗等现象。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后带镇压轮,能较好地压实土壤,防止透风失墒,确保出苗均匀,生长整齐。
四是目前小麦生产使用的传统小麦播种机播种后需要耙平,人工压实保墒,费工费时;另外,随着有机土杂肥的减少,秸秆还田量增多,传统小麦播种机行窄拥土,造成播种不匀,缺苗断垄。使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能一次性完成,质量好,省工省时;同时宽幅播种机行距宽,并采取前二后四形楼腿脚安装,解决了因秸秆还田造成的播种不匀等问题。小麦播种后形成波浪型沟垄,使小雨变中雨,中雨变大雨,有利于集雨蓄水,墒足根多苗壮,小麦安全越冬。
五是降低了播量,有利于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合理,无效分蘖少,两极分化快,植株生长干净利索;也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地下与地上发育协调、同步生长,增强根系生长活力,充实茎秆坚韧度,改善群体冠层小气候条件,田间荫蔽时间短,通风透光,降低了田间温度,提高了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能力;更有利单株成穗,分蘖成穗率高,绿叶面积大,功能时间长,延缓了小麦后期整株衰老时间,不早衰,落黄好;由于小麦宽幅精播健壮个体,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多成穗,多穗型品种成大穗,增加穗数。
2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是选用有高产潜力、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产量能达9.0~10.5t/hm2 甚至以上的高产、优质、中等穗型或多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高、土肥水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调控好个体与群体发育关系,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提高群体质量,确保穗足而不倒。可选品种有济麦22、良星99、山农15 等,实行种衣剂包衣,禁止白籽播种,以提高种子出苗率。
二是坚持深耕深松、耕耙配套,重视、防治地下害虫,耕后撒毒饼或辛硫磷颗粒,提高整地质量,杜绝以旋代耕。
三是坚持适期适量足墒播种,播期10 月3~10 日,播量90~120kg/hm2。提高播种质量,不重播不漏播,播满播严,到头到边,覆土严密,播向行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籽粒分布均匀。在秸秆还田量大、底墒不足时,提倡播后浇水,确保有效积温,促进籽粒早发根育壮苗,以有利于踏实表层,促进低位分蘖的顺利生长,起到以晚补早的作用,使苗多苗壮而不旺。
四是坚持测土配方施肥,重视秸秆还田,增施氮肥,培肥地力;采取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肥,增施微肥。
五是培训播种机手,熟悉机械性能,熟练掌握播种机的作业技术。严格调试好12 个排种器,使其间距标准一致,固定每个排种器卡子螺丝;经常检查种子盒内毛刷松紧及安装长短,确保播量准确。根据地力、品种类型调节宽幅精播机的行距,一般高产地力行距可调22~26cm。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是选用有高产潜力、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产量能达9.0~10.5t/hm2 甚至以上的高产、优质、中等穗型或多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高、土肥水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调控好个体与群体发育关系,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提高群体质量,确保穗足而不倒。可选品种有济麦22、良星99、山农15 等,实行种衣剂包衣,禁止白籽播种,以提高种子出苗率。
二是坚持深耕深松、耕耙配套,重视、防治地下害虫,耕后撒毒饼或辛硫磷颗粒,提高整地质量,杜绝以旋代耕。
三是坚持适期适量足墒播种,播期10 月3~10 日,播量90~120kg/hm2。提高播种质量,不重播不漏播,播满播严,到头到边,覆土严密,播向行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籽粒分布均匀。在秸秆还田量大、底墒不足时,提倡播后浇水,确保有效积温,促进籽粒早发根育壮苗,以有利于踏实表层,促进低位分蘖的顺利生长,起到以晚补早的作用,使苗多苗壮而不旺。
四是坚持测土配方施肥,重视秸秆还田,增施氮肥,培肥地力;采取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肥,增施微肥。
五是培训播种机手,熟悉机械性能,熟练掌握播种机的作业技术。严格调试好12 个排种器,使其间距标准一致,固定每个排种器卡子螺丝;经常检查种子盒内毛刷松紧及安装长短,确保播量准确。根据地力、品种类型调节宽幅精播机的行距,一般高产地力行距可调22~26cm。
上一篇: 绿菊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下一篇: 荠菜对环境条件有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