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击排除田间积水
排涝降渍越及时、越迅速,涝渍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就越轻。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手段,按照不同作物耐涝能力,依次对西瓜、甜瓜、芝麻、甘薯、绿豆、红小豆、豌豆、大豆、棉花、夏玉米、春玉米等作物抢排积水。
2、中耕松土
采取各种方式,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清除杂草,改善棉田土壤透气增温性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
3、突击补肥促进恢复
受涝渍影响,生理机能衰退,吸肥能力差,生长受抑,必须突击补肥促进恢复生长。结合中耕松土,及早追肥促进作物生长。春、夏玉米视生长与前期施肥情况每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棉田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硫酸钾2.5~3.5公斤;大豆亩施尿素5~10公斤。棉田和大豆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用150~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30升叶面喷雾。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在叶面喷肥时,可同时加入生长调节剂“碧护”。
4、防治病虫害
加强田间调查,如果发现不能确定的病虫害,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便于及时防治。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要注意防治二代玉米螟、粘虫、各类叶斑病和细菌性茎基腐病等;灾后有利于棉田盲蝽象、伏蚜等虫害和枯黄萎病及红叶茎枯病的大暴发;大豆注意防治锈病、食心虫等病虫害。
5、化控、防倒,加强管理
棉田要及时整枝、打叉、去老叶,协调植株养分分配,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对积水较轻,棉花营养生长旺盛的田块化控要重,亩用缩节胺3-4克,而渍涝较重,中下部出现烂叶、烂桃较重的田块则要轻控甚至不控,同时应将打群尖时间延后到8月15日左右,为促进秋桃早熟,减少烂铃,10月上中旬应选气温20℃以上的晴天,每亩用40%乙烯利水剂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对棉株全株喷洒;大豆要适时化控,防止徒长,控高促荚,提高产量。玉米、棉花如遇中度倒伏,采取人工扶持。
6、因田制宜搞好改补种
对少数绝收、无保留价值的地块应及早毁种,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不同作物生育时期,迅速改种如:鲜食玉米、青饲玉米或胡萝卜、秋莴苣、大白菜、四季豆、毛豆、豇豆等生育期短的作物。
7月上中旬连续高温大暴雨袭击,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全年农业丰收,做好抗灾救灾措施:
针对灾情分类指导,加强受灾作物的田间管理:
棉花等农作物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因地制宜抓好田间管理。
(二)玉米。夏播玉米多数已进入大喇叭口期,有的进入抽雄吐丝期,要防范因暴雨大风造成倒伏,重点做好清沟排渍、培土壅蔸,一旦发生倒伏,要抢时扶苗、用土培蔸。
(三)棉花。今年棉花生育期有所推迟、苗情整体偏弱,重点要抓好沟厢升级、中耕松土、控旺促壮等措施,促弱苗转化升级。要抓住降雨间歇,及时清理沟厢,达到沟沟相通、沟渠相连、雨住田干。对倒伏较重的棉田,及时顺向轻扶,用泥土培稳。对因大雨造成土壤板结的棉田,应抢晴适墒中耕、松土,结合施花铃肥做好维土培蔸。弱苗要补施肥料,促进平衡生长;旺苗要化调促壮,防止水发旺长。
上一篇: 三棱草的地理分布?
下一篇: 秋延后辣椒都有哪些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