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怎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

怎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地大量栽培常规糯稻,田间出现叶片黄化、斑驳状条纹。生长不良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应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和利用农业、物理、化学等方面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1、 因地制宜,合理应用抗病品种,坚持优质、高产、多(高)抗原则,选择品质优、丰产性好、综合抗性突出的品种。如云粳29号、云粳23号、楚粳27号等。2、 集中育苗,培育壮秧 秧田尽量集中连片,减少秧苗被灰飞虱刺吸与传毒机率,同时便于肥水管理和灰飞虱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科学施肥,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培育老健秧苗,增强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   3 、清除杂草、清洁田园 农田杂草和“四边”(田边、沟边、路边、渠边)杂草是灰飞虱重要孳生地。要加大水稻秧田及大田周围杂草防除力度以恶化灰飞虱生存环境,减少过渡寄主,截断寄主链,减轻发病。对于发病的稻田,要尽早拔除病苗,既可以减少田间毒源,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又可以促健株分蘖,让出空间与养分。4 、抓住适期搞好灰飞虱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有效控制灰飞虱虫量,防止传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1)、重点抓好秧苗期灰飞虱防治。秧田期一代灰飞虱成虫防治是控制前期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键,而且可以减轻大田防治压力。一般在小秧揭膜后15天左右,即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每亩可使用5%锐劲特悬浮剂40-50毫升、或25%吡虫啉兑水40-45公斤喷雾。 (2)、适时控制分蘖期危害。在大田分蘖盛期(二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以及三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每亩用25%吡虫啉20~30克防治,或70%爱美乐5-6克,兑水40-45公斤喷雾。(3)、水稻抽穗前7-10天,结合防稻曲病、稻瘟病每亩用25%吡虫啉20~30克防治虫口上穗。 在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农药安全和交替使用,同类型农药在整个水稻生育期中不超过2次;亩用药剂不超过200毫升;锐劲特对蜜蜂、虾蟹高毒,注意使用安全。

水稻条纹叶枯病

  症状 苗期发病 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蘖期发病 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 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病原 Rice stipe virus简称RSV,称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柔线病毒组)病毒。病毒粒子丝状,大小400×8nm,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即内含体,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病叶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为55℃3分钟,零下20℃,体外保毒期(病稻)8个月。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本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至于白脊飞虱在自然界虽可传毒,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时间10分钟,循回期4-23天,一般10-15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还可经卵传递。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粟、黍、看麦娘、狗尾草等50多种植物。但除水稻外,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带毒灰飞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随植株生和抗性逐渐增强。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防治方法 (1)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2)种植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中国91、徐稻2号、宿辐2号、盐粳20、铁桂丰等。(3)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减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蘖。(4)治虫防病,抓住传毒迁飞前期集中防治,防治方法参见灰飞虱。